【摘 要】
:
背景:暴饮暴食行为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的食物,通常与焦虑症等精神疾病以及肥胖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是人体最大的信号传导受体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五羟色胺受体作为一个经典的调节摄食行为的靶点被广泛研究,有研究报道称激活5-HT2C受体可以抑制小鼠由于对高脂饲料的偏好引起的暴饮暴食行为。目的:本课题主要是从中药小分子化合物库中筛选5-HT2C受体的激动剂,并研究阳性化合物对小鼠由于对高脂饲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暴饮暴食行为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的食物,通常与焦虑症等精神疾病以及肥胖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是人体最大的信号传导受体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五羟色胺受体作为一个经典的调节摄食行为的靶点被广泛研究,有研究报道称激活5-HT2C受体可以抑制小鼠由于对高脂饲料的偏好引起的暴饮暴食行为。目的:本课题主要是从中药小分子化合物库中筛选5-HT2C受体的激动剂,并研究阳性化合物对小鼠由于对高脂饲料的偏好所引起暴饮暴食行为的药效学作用。方法:1.在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G蛋白偶联受体筛药系统的基础上,将事先构建好的携带5-HT2C受体的质粒稳转进入HEK-293T细胞,使该受体在细胞内过表达,再使用该细胞进行中药小分子的筛选。通过观察给药后细胞内绿色荧光的表达是否增多,并对荧光面积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判断受体是否被激活。从700多个中药小分子化合物中筛选得到能够有效激活5-HT2C受体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剂量依赖性和5-HT受体不同亚型和多巴胺受体特异性实验。2.通过周期性、间歇性喂养高脂饲料诱导小鼠产生暴饮暴食行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 L/只)、氯卡色林(6 mg/kg)和香叶木素(50 mg/kg),并在给药后半个小时喂养普通和高脂饲料,比较各组间2.5小时内两种饲料的摄入量,判断化合物对暴饮暴食行为的影响,并对各组小鼠体重变化进行比较。3.统计旷场实验中小鼠的移动总路程、平均速度、中央区停留时间、周围停留时间以及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小鼠开臂停留时间、开臂探头次数以及向下探头次数,判断小鼠的暴饮暴食行为是否与焦虑相关。结果:1.通过对700多个中药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得到三个可以激活5-HT2C受体的中药小分子化合物,分别是香叶木素(diosmetin)、苍术素醇(atractylodinol)和椴树苷(tiliroside)。三种化合物对5-HT2C受体的激活均呈剂量依赖关系。对其它5-HT受体(5-HT1A-F受体以及5-HT2A、5-HT2B受体)以及多巴胺受体(DRD1、DRD2、DRD3、DRD4和DRD5)则没有明显的激活作用。2.选择香叶木素进行药效学实验,以目前已知的5-HT2C受体激动剂氯卡色林(lorcaserin)为阳性对照发现,香叶木素和氯卡色林一样,均能抑制小鼠的暴饮暴食行为,且香叶木素能够抑制间歇性喂养高脂饲料小鼠体重的增长,但对持续喂养高脂饲料小鼠的体重无明显作用。3.旷场实验中,间歇性喂养高脂饲料组的小鼠总移动距离和平均移动速度高于普通饲料组和持续性喂养高脂饲料组,但中央区停留时间和周围停留时间没有差异。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三组小鼠的开臂停留时间、开臂探头次数以及向下探头次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筛选获得三个能够特异激活5-HT2C受体的中药小分子化合物。其中,香叶木素可以抑制小鼠的暴饮暴食行为和间歇性喂养高脂饲料小鼠体重的增长。行为学实验表明,这种暴饮暴食行为和焦虑症无关,仅仅是小鼠对高脂饲料的偏好引起的暴饮暴食行为。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香叶木素可能通过激活5-HT2C受体抑制小鼠因对高脂饲料的偏好产生的暴饮暴食行为和体重的增长。
其他文献
目的: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方剂的灵魂是配伍。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阐明配伍规律、作用机理,有助于揭示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具有回阳、益气、固脱之功效的传统复方参附汤为研究对象,建立冠状动脉结扎和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分析参附汤配伍前后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参附汤“多成分-多基因-多靶点”治疗疾病的配伍作用机制;从药代动力学角
目的:生鸡内金由于具有腥臭味及质地硬脆,常需炮制后使用。该文旨在比较生、炒鸡内金抗胃溃疡和消食作用及多糖含量的差异,探究鸡内金的炮制机理。方法:(1)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炮制过程中的物料比(1:20、1:30、1:40)、砂炒温度(210±5、230±5、250±5℃)及砂炒时间(40、60、80 s)为考察因素,以炒品的外观性状,对食积小鼠的胃排空和肠推进作用和HPLC总峰面积为评价指标,进行炒
目的构建低分子肝素修饰的pH响应雷公藤红素纳米粒PP/H NPs;并通过体内外实验考察其抗肿瘤转移的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1.低分子肝素修饰的pH响应纳米递药体系的合成与表征(1)采用酰胺化的化学反应合成高分子材料PEI-BM,并使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对比相关特征峰验证材料接枝成功;(2)采用酰胺化的化学反应合成高分子材料PLGA-β-CD,并使用核磁共振氢谱对比相关特征峰验证材料接枝成功;(
目的:观察杜仲皮、杜仲叶、杜仲雄花醇提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和Ⅱ型胶原诱导的CIA大鼠关节炎的影响,评价杜仲不同部位醇提物对关节炎症及骨破坏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三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杜仲皮、叶、雄花醇提物化学成分进行测定。体外实验,用不同浓度(0、25、50、100、200、400、800和1000μg/m L)的杜仲皮、叶和雄花醇提物处理类风湿关节
目的: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PPAPs)类化合是一类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主要存在于藤黄属和金丝桃属植物中。该类化合物因其新颖多变的双环[3.3.1]壬烷-2,4,9-三酮的骨架结构,在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活性,尤其是抗肿瘤活性,但也因其结构的复杂性在合成研究中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主要新构建一种简便高效地合成双环[3.n.1]三酮骨架结构的方法学,结合其抗肿瘤活性对[3.n.1]变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金葡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定植于呼吸道粘膜和皮肤表面。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由于高感染率、高致死率、多重耐药等特点,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防治方法。抗毒力治疗因其产生的选择性压力较小,不易引起耐药,可作为治疗金葡菌感染的新策略。金葡菌在定植和感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外分泌蛋白,α-溶血素(H
目的:单花山竹子是藤黄科藤黄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越南北部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收敛生肌等作用。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单花山竹子枝条的粗提物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且目前对单花山竹子枝条中的化学成分报道不多。我们拟对单花山竹子枝条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筛选新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借此寻找结构新颖且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补充和完善中国产藤黄属植物的系统性研究。方法:以生物活性
目的:制备叶酸修饰紫杉醇纳米晶(FA-PEG-PTX-NCs),增加乳腺癌主动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载药量,提高其药物靶向递送效率,最终改善药物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Bottom-up”法制备紫杉醇纳米晶(PTX-NCs)。在此基础上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FA-PEG-PTX-NCs,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细胞生物学研究,对FA-PEG-PTX-NCs体外抗4T1乳腺癌药效及相关机制进行评价。通过大
目的:以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膜包覆p H响应性聚合物胶束,构建具有表皮主动靶向作用的载药系统,以微针为辅助,递送抗炎药物紫草素,增加药物在银屑病样皮肤病变部位的蓄积,延长其作用时间,提高紫草素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合成具有p H敏感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HA-UA-His),采用FT-IR和~1H-NMR对合成的HA-UA-His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载紫草素聚合物胶束(S
中草药雷公藤来源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e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干燥根及根茎。其中五环化三萜类化合物雷公藤红素与环氧化二萜内酯类化合物雷公藤甲素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对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由于自身毒副作用大、水溶性差等缺点,严重的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对雷公藤红素的C29位羧酸、C3位羟基,雷公藤甲素C14羟基进行化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