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wertⅡ、Ⅲ型局部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模式与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an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根治术后具体复发转移部位及规律,为术后辅助放疗靶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影像学或病理学证实明确有复发或转移患者共157例。其中Siewert II型66例,Siewert III型91例。术后病理分期IIA期10例、IIB期51例、IIIA期85例、IIIB期11例。腹腔淋巴结分区参照日本胃癌协会制定的胃癌淋巴结分组标准。纵隔淋巴结的分组参照Mountain-Dresler的AJCC/UICC版淋巴结分区标准。患者淋巴结具体复发位置由放疗科2位副主任医师和1名影像科医师共同进行确认,对根治术后具体复发规律、患者生存状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χ2检验进行组间差别;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区域淋巴结(52.2%)复发为最常见失败模式,其次为腹腔外转移(22.3%)及腹腔内实质脏器复发率(14.0%)。而吻合口及残胃复发率较低,分别为7.6%及5.7%。区域淋巴结患者中以腹腔淋巴结复发率最高(42.7%),其次为纵隔淋巴结(9.6%)。腹腔内实质脏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肝脏(10.8%)。腹腔外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腹膜(12.7%)。2腹腔及纵隔淋巴结术后病理转移率与术后复发率的比较(1)腹腔淋巴结:术后病理显示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79.0%。其中7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79.6%),其次为1组/2组淋巴结转移(75.2%),3组(38.5%)。术后腹腔淋巴结常见的复发部位依次为:16a2组(52.2%)、16b1组(37.3%)、9组(23.9%)、16b2组(16.4%)、16a1组(14.9%)、12组(7.5%)、13组(7.5%)、14组(7.5%)、8组(6.0%)、10组(6.0%),其余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均<5.0%。(2)纵隔淋巴结:术后病理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3.7%。其中以7区转移率最高(25%)。术后常见的复发部位依次为:2区(53.3%)、4区(38.5%)、1区(20%)、3(13.3%)、5区(13.3%)、8区(6.7%)、7区(6.7%)。3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复发失败高发部位分析3.1影响局部区域复发的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局部区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主要是N分期(χ2=8.948,P=0.003)、阳性淋巴结数(χ2=6.481,P=0.011)、有无脉管瘤栓(χ2=4.867,P=0.027)。影响腹腔淋巴结复发的主要因素为手术路径(χ2=8.990,P=0.003)、阳性淋巴结数(χ2=7.233,P=0.007)、肿瘤最大径(χ2=4.466,P=0.035)、有无脉管瘤栓(χ2=5.170,P=0.023)及化疗周期数(χ2=8.392,P=0.004)。影响纵隔淋巴结复发主要因素为手术路径(χ2=12.349,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脉管瘤栓为局部区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Wald=5.830,P=0.016)。有无脉管瘤栓及术后阳性淋巴结数是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Wald=8.097,P=0.004;Wald=5.907,P=0.015)。3.2影响远处转移的预后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总转移率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为性别(χ2=10.020,P=0.042)及术后阳性淋巴结数(χ2=4.508,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阳性淋巴结数是影响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Wald=6.201,P=0.013)。4腹腔淋巴结复发率比较(1)N0-1期患者各组腹腔淋巴结的复发率依次为16a2(21.5%)、16b1(11.1%)、9组(9.4%)、16a1(6.8%),其余淋巴结复发率低于5.0%。N2-3期患者常见复发部位为16b1(30%)、16a2(25%)、16b2(22.5%)、9组(12.5%)。其中N2-3期患者16b1、16b2区复发率明显高于N0-1期(P=0.005,P<0.001)。(2)Siewert II型出现腹腔淋巴结复发率为40.9%,Siewert III型为42.9%。Siewert II型腹腔淋巴结复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6a2(22.7%)、16b1(18.2%)、9组(7.6%)、16b2(6.1%),其余区域淋巴结复发率低于5.0%,Siewert III型腹腔淋巴结复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6a2(22.0%)、16b1(14.3%)、9组(12.1%)、16b2(7.7%),其余区域淋巴结复发率低于5.0%,Siewert II与III型患者淋巴结复发率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981.000)。(3)D0/D1淋巴结清扫术腹腔淋巴结复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6a2(22.6%)、16b1(15.1%)、9组(10.8%)、16b2(6.5%)、16a1(5.4%),其余区域淋巴结复发率低于5.0%。D2淋巴结清扫术的腹腔淋巴结复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6a2(21.9%)、16b1(17.2%)、9组(9.4%)、16b2(7.8%)、16a1(7.8%)。D0/D1与D2淋巴结清扫术各组淋巴结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5141.000)。5总生存期分析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及1、2、3、5生存率分别为32.3个月及96.2%,72.0%,40.8%,13.4%。单因素分析显示OS与N分期、有无脉管瘤栓、术后阳性淋巴结数、有无辅助化疗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有无脉管瘤栓、N分期及有无辅助化疗是OS独立预后因素(P=0.015,P=0.046,P=0.015)。结论:1.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最常见的是区域淋巴结的复发,以腹腔淋巴结复发为主,吻合口及残胃复发少见;2.有脉管瘤栓的患者术后局部区域复发风险较高,且术后阳性淋巴结≥2枚及有脉管瘤栓患者腹腔淋巴结复发率较高;3.术后阳性淋巴结≥2枚的患者远处转移风险较高;4.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部位主要为9组、12组、13组、14组、16组,因此相较于目前NCCN指南勾画标准,建议AEG术后高危淋巴结引流区的照射范围可能应适当缩小;5.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常见于淋巴结清扫术野外的区域,与术后病理提示的高危淋巴结转移区不同,照射野设计建议参考术后复发高危区;6.N2-3期患者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复发风险较高,复发位置较低,提示N2-3期患者应注意包括16b1、16b2区淋巴结;7.有无脉管瘤栓、N分期及有无辅助化疗是总生存独立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杨树是松嫩平原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提高自身保护和对环境适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多酚不
目的:通过分析红皮病对人参氮吸收转运的影响以及铝对人参细胞氮代谢的调控,阐明铝胁迫诱导红皮病人参氮代谢紊乱的调控机制。方法:(1)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土壤和人参植株中铝、铁、锰的含量。(2)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人参植株和细胞中氨基酸的含量。(3)利用CCK-8比色法测定不同铝浓度对人参细胞存活率的影响。(4)利用Bradford法测定植株和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
黄体是卵泡排卵后形成的一种短暂的内分泌腺,在正常生殖周期的调节和妊娠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没有怀孕的情况下,黄体经历退化或溶解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在自发和诱导的黄体退化过程中,许多动物均发生了细胞凋亡。所以,本试验通过检测多种凋亡基因在猪黄体不同时期退化中的情况,为进一步阐明在猪黄体退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本试验以猪黄体为研究对象,选取初期、中期、后期和白体四个时期的猪黄体,通过孕酮检测、TU
目的:为探讨黄连解毒汤改善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采用Aβ1-42干预小胶质细胞来模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炎症微环境。观察细胞炎症因子、α7nAchR、小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加强临床认识,尽量减少肾损害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的
目的:内脏转位是临床上一种少见先天性发育异常,可伴或不伴有器官发育异常,临床上的相关资料少。因此本研究将探讨我院诊断内脏转位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2019年间所有诊断内脏转位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合并其他器官发育异常情况、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内脏转位患儿42例,其中男24人,女18
准确评估并预测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陆地碳—气候变化反馈中的一大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2018年报告(Global Warming of1.5℃)指出,全球
光周期敏感性是阻碍热带、亚热带玉米材料在温带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玉米光周期敏感性关键基因的调控机制,可以有效地为利用和改良热带、亚热带优质玉米材料提供理论依
生物材料在人工骨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骨修复生物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磷酸钙类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新型骨修复生物材料磷酸镁类材料逐步兴起。
研究背景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cardiomyopathy,DCM)作为一种糖尿病并发症,是指在没有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等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的一种疾病,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