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加强临床认识,尽量减少肾损害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病例数1236例,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分组如下: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过敏性紫癜设为观察组,未发现任何感染的过敏性紫癜设为对照组。其中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过敏性紫癜患儿160例,占HSP总病例的12.94%;未发现任何感染的过敏性紫癜患儿94例。患儿入院后当日采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完善血常规、过敏原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尿蛋白全套、24小时尿蛋白及其它病原检测、腹部超声、胸部正位片等。两组患儿在性别及年龄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统计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及消退或者明显好转的时间以及肾损害情况,皮疹反复次数,住院时间及部分实验室检查等资料。两组都根据过敏原检测及临床症状给予饮食控制、抗过敏及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1、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过敏性紫癜(MP-HSP组)与未发现任何感染的过敏性紫癜(无感染-HSP组)一般情况比较:MP-HSP组160例,占HSP总病例的12.94%(160/1236),其中男86例,女74例,男女比例为1.16:1,年龄分布在11月-14岁4月,平均年龄为6.72±2.44岁;无感染-HSP组94例,其中男51例,女43例,男女比例为1.19:1,年龄分布在2岁3月-13岁8月,平均年龄为7.32±2.8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MP-HSP组在发病季节方面与无感染-H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HSP组住院时间≥9天及皮疹反复情况(皮疹反复二次或二次以上即为复发)多于无感染-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HSP临床分型比较:2.1两组在单纯皮肤型、关节型、混合型发生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2、MP-HSP组肾型发生率高于无感染-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MP-HSP组腹型发生率低于无感染-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在皮肤紫癜消退或者好转时间,胃肠道、关节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在HSPN发生率方面比较:MP-HSP组HSPN发生率高于无感染—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在HSPN临床分型方面比较:从分布上看,MP-HSP组HSPN临床分型集中在血尿和蛋白尿、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三种类型,无感染—HSP组HSPN临床分型主要集中在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急性肾炎两种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在HSPN肾小球病理类型上比较:MP-HSP组中HSPN有19例行肾脏病理检查,以Ⅱb级、Ⅲa级、Ⅲb级为主;无感染—HSP组中HSPN有11例行肾脏病理检查,以Ⅱa级、Ⅱb级、Ⅲa级为主。MP-HSP组病理类型较无感染—HSP组HSPN偏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7.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小板计数(PLT)(×109),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C反应蛋白(CRP),MP-HSP组明显高于无感染—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C、24小时尿蛋白,MP-HSP组明显高于无感染—HSP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过敏性紫癜常见的病因之一,占过敏性紫癜总病例的12.94%。2、与无感染性过敏性紫癜组比较,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过敏性紫癜组肾炎发生率较高,腹型发生率较低;其肾炎病理类型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