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目的、意识形态与诗歌意义的跨文化建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86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始,国际译学界开始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反映出西方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及其理论视野。这场革命以文化转向、理论渗透、学科整合为特点,向两个方向拓展:其一,不再将翻译作为一种以文本形式出现的静态终端产品,而是将翻译视为一种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于是,贯穿于整个翻译的所有交际过程中的各种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因素都落入译者的视野中。特别是突出了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以原文信息接受者和译文信息发送者的双重身份主动、创造性地促成跨文化交际的决策过程,以及包括翻译发起者、翻译动机、翻译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等因素在内的翻译情景对译者的制约作用。其二,翻译交际行为是通过语篇完成的,将原文文本及译文文本的研究扩展到语篇层次,突破了以词论词,以句论句的研究模式,并强调语篇语境与语篇功能的实现关系。总之,翻译作为以译者为主体的跨文化活动,翻译情景总是决定着翻译策略的选择,而不同的译者,不同的翻译情景都会导致不同的选择。 结合以上两个方向,本论文将诗歌语篇置于跨文化交流的翻译过程中加以考察,以《红楼梦》两种英译本[David Hawkes(trans.).1986.The Story of the Stone.London: Penguin Books. & Yang Xianyi and Glays Yang(trans.)1995.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的诗词翻译做个案对比分析,对诗歌意义的跨文化建构进行实证描写性研究。论文着力探讨情景构型(语场、语旨、语式)、由翻译发起人和潜在的译文读者所决定的翻译目的、译者的个人意识形态以及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跨文化诗歌意义的生成力,旨在描述和解释译者在实际操作中带规律性问题——如对原文的理解和阐释,对翻译情景的把握和处理,对建构诗歌意义的策略和方法等各个操作环节。并由此建立一个基于坚实理论基础的翻译评价尺度,科学地评价译文。同时理论阐发与实证描述相携而行,以达到译学模式理论整合的研究目的。 诗歌语篇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独特的文体风格。本论文首先阐述了诗歌风格翻译的重要性及功能文体学(Functional Stylistics)的文体观。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的功能文体学将文体视为“选择”(options),即功能,认为文体是受一定情景语境的“促动”(motivated)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
其他文献
期刊
当代中国社会加速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的自主权在不断扩大,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意识被不断唤醒和强化,对利益的追求已经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同时,利益分化意味
当前正在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具备良好的环境素养已成为现代
农业经济的增长,一方面需要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取决于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有限的耕地资源与环境压力的约束,决定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依赖
山东道情艺术主要包括山东渔鼓、渔鼓戏、蓝关戏等艺术形式。与"三晋"等地区相比,发展颇不理想,呈现衰落萧条之状。新时期山东道情艺术的发展要在表现内容、说唱形式、艺术类型
作为“个人化写作”和“女性写作”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家,林白的创作以其独具的个性与文化冲击力引起了文坛的瞩目,世纪末以来更因其巨大的变化而倍受批评界关注。在林白不同时
作为机械零部件三种主要失效形式之一,腐蚀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鉴于此,本文依据质量百分因子(APF=4Cr/(2Mo+W))法,并参考现今先进耐蚀合金,通过向镍中添加铬、钼和
基于Back-to-Back变流技术的调速系统以其具有的四象限工作、网侧电流近似正弦和功率因数可控等特性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Back-to-Back变流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针对
复方紫金肝泰是由紫红獐牙菜(Swertia punicea Hemsl)和鸡内金组方研究而成的中药新药,以紫红獐牙菜为君药。为了阐明复方紫金肝泰治疗乙型肝炎的物质基础,本课题从体外抗乙型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