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探究治疗IBS的TRPV1抑制剂及四逆散的分子机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enlao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虚拟筛选、动力学模拟等计算机模拟技术,探究中药复方四逆散治疗IBS的作用机制;以及从中药成分数据库中筛选出抗TRPV1的候选分子,为基于TRPV1为靶标的抗IBS活性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说明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中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四逆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首先使用TCMSP、TCMDatabase@Taiwan等数据库搜索得到四逆散中柴胡、枳实、甘草、白芍的化学成分,对这些成分进行DL、OB、Caco-2筛选和文献挖掘等方法得到活性成分,建立四逆散的活性成分数据库。然后,在PharmMapper检索这些化合物的潜在靶标,然后通过Pubchem、Uniprot对全部的化合物、靶标进行校对,规范其名称。我们通过CooLGeN、GeneCards数据库搜索与IBS相关的基因,建立IBS疾病相关数据库,并将上述得到的四逆散药物成分的靶点和IBS的靶点输入对比,找到共有靶点,获得IBS与四逆散药物成分的共同作用靶点。进一步利用Metascape软件对得到的靶标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使用Cytoscape3.3.0软件构建四逆散的“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关系图,研究四逆散治疗IBS的分子机制。最后,基于SystemsdockWebSit软件对四逆散中对四逆散的活性成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
  2.基于中药成分数据库挖掘TRPV1抑制剂分子的计算机虚拟筛选
  首先从TCMDatabase@Taiwan数据库中下载小分子配体化合物库,从PDB数据库中下载TRPV1蛋白受体结构;然后用Libdock、LigandFit、CDOCKER、FlexibleDocking四种对接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用QikProp模块进行类药性预测,筛选后得到与TRPV1结合较好的分子;最后使用GROMACS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时长30ns,通过结合自由能、RMSD、RMSF、和氨基酸残基作用分解能的计算,测定它们之间的结合亲和力,进而确定潜在的小分子抗TRPV1抑制剂。
  研究结果:
  1.经过筛选后,最后得到四逆散的活性成分31个,柴胡中14个,白芍中7个,枳实有6个,甘草8个;对应靶标262个,IBS相关基因37个。在GO富集分析中,这些关键靶标显著富集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蛋白激酶活性、表面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中,这些靶标主要参与经调节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TRP炎症介质通道、血管平滑肌收缩调节通路等6条通路。进一步对网络关系图进行分析,发现四逆散中柴胡皂荚、芍药苷、甘草素、桔皮素、柚皮素、齐墩果酸、甘草宁B、荜澄茄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成分的靶点较多,包括E2F1、CaMK、C3、TPRV1、GC、IL10RA、MAP3K3、PRKCD、HABP1等,涉及到炎症、应激、免疫等过程。而通过分子对接验证发现,四逆散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
  2.通过从TCMDatabase@Taiwan获取36,064化合物,经过Libdock、LigandFit、CDOCKER、FlexibleDocking、类药性预测,最终得到ZINC03869685、ZINC14728364、ZINC14588672、ZINC05998754、ZINC18847044、ZINC14448883、ZINC85569474、ZINC85510740、ZINC28536729共9个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打分函数和成药性参数的综合考虑,选择ZINC05998754、ZINC14588672、ZINC18847044这3个小分子进行动力学模拟,根据RMSD、RMSF、结合自由能计算和氨基酸残基作用分解能的计算,这3个小分子和TRPV1蛋白受体之间有很好的结合作用力,其中,氢键、疏水作用是主要作用力;ASP20、GLY40、ASN60、ASP80、ILE100、GLU120、GLU140是得到的重要氨基酸,及TRPV1的活性位点区域。
  结论:
  1.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从分子层面解析四逆散治疗IBS的作用机制,该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中草药研究提供新思路。
  2.通过对TCMDatabase@Taiwan天然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分子对接、动力学模拟,最终筛选出ZINC18847044(Prunetin,樱黄素)、ZINC05998754(Rhamnocitrin,鼠李柠檬素)、ZINC14588672(Meletin,槲皮素)3个新型的TRPV1抑制剂分子,该方法对开发产生新型的抗IBS制剂很有帮助,对于其它活性化合物分子的筛选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本研究提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会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为今后的中药研发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实验范围,减少巨大的实验经费,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  原发性肝癌具有发病率高,易侵袭转移和复发等特点。目前关于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仍然有限,因此肝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在治疗晚期肝癌有其特色和优势,健脾化瘀方是我院治疗肝癌的重要验方。前期研究表明“健脾化瘀方”中药的抗癌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以及调控Smad3/Smad7平衡从而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等方面。但尚未见从外泌体调控上皮间质转化的角度,去
学位
目的: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抑郁症属“郁证”范畴,包含多种证型,其中肝气郁结证是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在临床上,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少腹或胁肋胀痛,痛无定处,嗳气,腹胀,呕吐,大便不调”等症状。严重的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治疗困难,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自杀风险,而早期、精准地诊断疾病能够帮助患者得到及时而适当的治疗,改善其预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
学位
目的:主要研究调衡方多糖(Tiaoheng prescription Polysaccharide ThPP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调衡方多糖对信号通路干预的研究。  方法: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并用免疫组化(F4/80、CD11b)进行鉴定;②经ThPPs干预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其增殖活
目的:运用阳和汤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进行干预,研究阳和汤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探讨阳和汤的抑瘤作用机制。  方法:将5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荷瘤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阳和汤低浓度组、阳和汤中浓度组、阳和汤高浓度组,氢化可的松阳虚造模连续8天,培养Lewis肺癌小鼠细胞,并制成细胞悬液,细胞计数为1×107/ml,给造完阳虚模型的50只雄性C57BL/6小鼠进
学位
目的:探究调衡方多糖(Tiaoheng Prescription Polysaccharides,ThPPs)是否能够促进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免疫效应。本研究主要观察ThPPs对DCs促成熟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和ThPPs诱导成熟的DCs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效果,并探讨其体内抗肿瘤的机制。  方法:1.获取小鼠骨髓源单核细胞用IL-4、GM-CSF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
目的:  探讨甲基莲心碱对氧化应激状态下HSC-T6的增殖、凋亡的影响;基于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甲基莲心碱对氧化应激状态下HSC-T6的作用机制。  方法:  本课题对HSC-T6进行体外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造模组、Nef低浓度组(5μmol/L)、Nef中浓度组(15μmol/L)、Nef高浓度组(30μmol/L),共五组。通过应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
学位
目的:  本课题旨探讨在H202诱导的氧化应激状态下Nef对HSC的影响,并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方面进行机制研究。  方法:  (1)H2O2对HSC-T6细胞作用的条件摸索  取正常培养的对数生长期HSC-T6细胞,用含FBS高糖培养基稀释3%H2O2至终浓度分别为0、5、10、20、50、100、200μmol/L的H2O2溶液,终体积为200μL,分别培养12、24、48h,通过M
学位
【目的】  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技术探究土贝母(TBM)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潜在的药理机制。然后,用土贝母含药血清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探讨其对人肝癌细胞焦亡的影响。最后,对土贝母含药血清在细胞焦亡方面作用进行药效物质筛选,从而阐明土贝母含药血清中的药效物质对肝癌细胞焦亡的影响。  【方法】  (1)从TCMSP、STITCH和Swiss
学位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体表反应与任脉膻中穴、巨阙穴的相关性,并基于穴位敏化和系统生物学理论探讨体表反应与任脉相关性发生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高盐饮食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Dahl盐敏感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34)。模型组大鼠喂食高盐饮食(8%NaCl),对照组大鼠喂食正常盐饮食(0.3%NaCl),两组大鼠均正常取食,自由饮水。1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穴对次声暴露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电针防治次声性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  方法:根据Y型电迷宫测定的成绩,选取学习获得能力相近的48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次声组、百会组和非穴组,每组12只。空白组大鼠每日上午在无次声作用的次声仓中放置2h,次声组、百会组和非穴组大鼠每日上午暴露于8Hz、130dB次声仓中2h,每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