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1983—201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央视春晚”)小品中的两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探究30年来,央视春晚小品中塑造了怎样的两性形象,并希望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意义。本文采用量化的内容分析方法,从分析数据来看,共有三个主要发现。1.群体无性别差异。在央视春晚小品中,群体形象出现少,性格/气质单一(主要是阳光活泼和有责任心),群体议题少,男性群体与女性群体无论是数量还是性格/气质与功能,都没有明显区别。此前的研究认为,为了达到国家叙事的目的,春节联欢晚会必须酿造一个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祈颂圣坛。因此,在角色的塑造上,有责任心、阳光活泼的正面的性格形象自然成为了主流。就议题而言,春晚小品中呈现的议题也较为单一,主要为婚恋或处理同事关系等个人议题,群体议题如社会保障缺乏等等并没有得到呈现。在这里,群体不是重点,不同性别的群体之间的区别也不是重点。2.中性气质成为主流。从角色的性格/气质特征来看,中性气质是春晚小品表现得最多的气质,其次才是与性别相符的气质(如男性形象对应男性气质)。其共性是有主见/有逻辑、有责任心。从变化趋势来看,男性与女性都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中性气质。中性气质日益成为春晚小品中两性形象的主流气质。这一发现与前人对央视春晚中性别形象的研究结果是不同的,男性与女性没有绝对的气质区别,可以很投入事业,也可以很居家,反之亦然。3.从小品中两性形象的数量来看,男性比女性得到了更多的再现机会。从小品中的角色特征、职业、活动场所、功能等方面来看,男性更多地被塑造成运动形象、职业形象,行动者,“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结构依然存在,但从30的发展变化来看,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两性形象也变得越来越均衡,越来越丰富,这些都体现出央视春晚的“安全阀”似的自我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