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士文化适应政策对明末清初士人的影响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o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是文化交流的核心。这种双方的融合与冲突所产生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使得异质的双方不自觉地发生了异化。其异化在双方文化中的程度的不同则取决于对方原有文化力量的强弱。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价值观念的中华文化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外来之佛教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期较量与融合下,形成了完全本土化的禅宗,从而能够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同时,伴随佛教的本土化,儒家文化也逐步吸收了释、道二教的思想,从而形成了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新文化。为应对新教改革的巨大威胁,罗马天主教被迫进行了宗教改革。在这一巨大变革时期诞生的耶稣会承担起了天主教对外扩张的重要任务,开始其全球传教的事业。耶稣会士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进入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面对当时仍处于强势状态的中华文明,过去那种依靠武力强迫当地人皈依天主教的办法行不通了,耶稣会士被迫对调整其传教策略。沙勿略在日本最早开始了适应当地文化传教的尝试。利玛窦在总结沙勿略等人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合儒补儒”的传教道路,即:通过深入研究儒家文化,用天主教义来比附儒家经典,以使其得到文人士大夫的支持,并进而使其皈依天主教。利玛窦之后的耶稣会士,如:艾儒略、孟儒望、汤若望、南怀仁、白晋等人均坚持了利玛窦所开创的“合儒补儒”策略并结合实际对其进行了深化和发展,成为此后近百年里耶稣会士在华传教的基本准则。这一策略在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中产生激烈的反应,一部分反对佛道虚无主义、主张以实学匡正朝纲、恢复孔孟理想社会的士大夫对其产生了共鸣,将天主教视为强国富民的真理加以推崇,并受洗皈依了天主教。另一部分坚持儒家道统的士大夫则对其比附先秦儒家经典的言行表示了不满,对其势力的迅速壮大表示了忧虑。随着对其教义的认识的深化和形势的发展,尤其在经历了明清政权更替之后,广大士人对其策略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儒家思想文化仍处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明末清初,广大士人不可能对外来的新兴宗教产生明显的好感。因此,虽然多数士人认可耶稣会士所传西学,但要其放弃孔孟之道皈依天主教,则是不现实的。“合儒补儒”作为天主教进入中国的权宜之计,最终也不能得到罗马教廷的支持。虽然最终双方走向了决裂。但耶稣会士所开创的这一传教模式仍然在儒家文化圈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所带来的不同于东亚文化的西方文化为清代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并为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基本规律和途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对今天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启发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为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和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对2008年暑期学生旅客专列上的1 616名大学生进行问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学术论文,以阐释周朝年长者生存状况为核心内容,以史学视角为资料支撑,系统的说明周朝年长者的饮食、起居、坐卧、行走等生存需要问题,间或涉及周朝社会的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各项投入明显增加,教育经费不足与高校事业发展对资金强烈需求的矛盾正在加大。为缓解这一矛盾,各高校纷纷向银行贷款,而且规模越
我国产业结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严重,本文利用博弈论,从地区利益入手,分析产业结构失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建议。
绩效考评是员工薪酬支付、职位晋升、培训开发与动态配置决策的重要依据,绩效考评因此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和基础环节。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建设是人力资源与企业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深圳市3所学校共计1 335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MHT
目的调查术前患者对麻醉信息的需求,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向择期手术前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询问其对麻醉信息及提供方式的需求。结果 400例术前患者中92.8%希望接受麻醉教育
分析我国体育行政组织的改革现状,结合卢因的'解冻—变革—重新冻结'组织变革三步曲理论对改革提出以下建议:(1)把体育行政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从旧的观念、思想中解放
异彩纷呈的乡土文学贯穿了整个现当代文学史,笔者就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乡土文学入手,深入乡土文学背后的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