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其中,贫困作为一个广发性、普遍性的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地政府的广泛关注。对于贫困而言,我们并不陌生。世界范围内有近乎一半的人口经受着不同程度贫困的困扰与折磨,正因如此,贫困成为了现今世界最著名“三P”问题(Poverty、pollution、population)中的之一,并受到来自世界各处众多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是在社会地理学、贫困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及其他多门相关学科理论的综合指导下运用理论、实践相结合,定性定量相辅助等众多方法与《扶贫纲要》相衔接,以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一宁夏六盘山区为研究对象,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按照纯回民贫困村、纯汉族贫困村和回汉混居贫困村3种民族类型以及河谷川地山间洼地区、中山地貌区、黄土梁区、平原区、土石山区5种地貌类型相叠加的方式,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整个抽样过程分为两阶段(阶段一是县域抽样本村,阶段二为样本村内抽调查农户)对总体研究对象进行抽样来确定样本量,并建立了完整的地理资本体系,划分出空间贫困地域类型以及绘制出空间贫困地图,揭示空间贫困及其分异机制,提供贫困地域类型分异的解释框架。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本文对宁南贫困山区的研究,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来讲既与我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有关系,另一方面,户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安排将城乡人口、社会生活和经济人为的分割成两个相互隔离的部分,使得农村内部的发展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海原县各地貌类型区域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都有各自的分布趋势变化特点。(二) Pearson分析由四年数据分析得出,滞后的科学生产技术、恶劣的农村居住环境、繁杂古老的生产方式及民族地区农民落后的思想面貌等都是造成当地贫困的主要因素所在,且消贫因素和致贫因素之间随着时间变化会有相互转化趋势。(三)Bp神经网络分析中可根据对经济消贫指数分析、社会致贫指数分析、自然致贫(消贫)指数分析以及致贫、消贫指数模拟结果小结中可得到,经济消贫指数、社会致贫指数、自然致贫指数代表各自不同的意义。可根据各个指标对于缓解或加剧该区域贫困情况的贡献处于何等作用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意见。在以后的社会经济建设中控制相关内容,作出合理调节或删改,为区域的统筹规划提供切实有效的意见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