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判断是个体对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或事件赋予道德价值的活动。社会直觉模型认为人们在面对道德情境时凭借直觉反应就可做出判断。而道德判断双加工模型认为人们面对道德情境时可能做出道义判断(不能伤害一个无辜个体的性命)或功利判断(避免伤害更多人),其中道义判断依赖于个体情绪的直觉加工反应,而功利判断依赖于个体认知的控制加工反应。那么控制加工是否参与道德判断呢?如果直觉加工和控制加工都参与道德判断,两者是平行加工还是序列加工?
实验1以认知负荷和判断类型为自变量、以判断结果和判断信心为因变量探究道德判断的内在加工机制。选取60名被试,随机进入高认知负荷组和低认知负荷组,每组30人,所有被试均完成17个冲突情境(该情境中被试要么做出道义判断,要么做出功利判断)和17个非冲突情境(该情境中即包含道义判断又包含功利判断的选项,被称为一致判断)。结果发现,与高认知负荷相比较,被试在低认知负荷下做出道义判断的比率显著较少;在高认知负荷下,被试的道义判断信心和功利判断信心显著低于一致判断信心;与低认知负荷相比较,被试在高认知负荷下的功利判断信心和道义判断信心显著较低。
实验2以时间压力和判断类型为自变量、以判断结果和判断信心为因变量探究道德判断的内在加工机制。选取60名被试参与实验。所有被试均需完成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和无时间压力条件下的实验任务,其中该实验任务包括17个冲突情境和17个非冲突情境。结果发现,与有时间压力相比较,被试在无时间压力下做出道义判断比率显著较少;在有时间压力下,被试的道义判断信心和功利判断信心显著低于一致判断信心;与无时间压力相比较,被试在有时间压力下的功利判断信心和道义判断信心显著较低。被试在前后两次判断中存在判断反转现象,即被试在有时间压力下做出道义判断,而在后续的无时间压力下可能做出功利判断,或者被试在有时间压力下做出功利判断,而在后续的无时间压力下可能做出道义判断。
实验3采用眼动追踪技术研究在道德判断中道义判断和功利判断对认知资源的占用程度。选取27名被试。所有被试均完成17个冲突情境(该情境中被试要么做出道义判断,要么做出功利判断)和17个非冲突情境(该情境中即包含道义判断又包含功利判断的选项,被称为一致判断)。同时用眼动仪记录被试阅读道德两难情境时的凝视时间和注视次数。结果发现,被试在冲突情境中做判断时的凝视时间显著多于非冲突情境做出判断时;被试在冲突情境中做判断时的注视次数显著多于非冲突情境做出判断时;被试做出道义判断时的凝视时间、注视次数显著大于做出一致判断时;被试做出功利判断时的凝视时间显著大于做出一致判断时。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支持道德判断的内在加工机制是混合加工模型,即个体可通过直觉加工启动道义判断和功利判断,也能通过控制加工启动道义判断和功利判断;并且,从加工顺序来看,个体在进行道德判断时,会优先启动直觉加工,继而启动控制加工。本研究结果能够帮助人们深化对道德判断加工机制的理解。
实验1以认知负荷和判断类型为自变量、以判断结果和判断信心为因变量探究道德判断的内在加工机制。选取60名被试,随机进入高认知负荷组和低认知负荷组,每组30人,所有被试均完成17个冲突情境(该情境中被试要么做出道义判断,要么做出功利判断)和17个非冲突情境(该情境中即包含道义判断又包含功利判断的选项,被称为一致判断)。结果发现,与高认知负荷相比较,被试在低认知负荷下做出道义判断的比率显著较少;在高认知负荷下,被试的道义判断信心和功利判断信心显著低于一致判断信心;与低认知负荷相比较,被试在高认知负荷下的功利判断信心和道义判断信心显著较低。
实验2以时间压力和判断类型为自变量、以判断结果和判断信心为因变量探究道德判断的内在加工机制。选取60名被试参与实验。所有被试均需完成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和无时间压力条件下的实验任务,其中该实验任务包括17个冲突情境和17个非冲突情境。结果发现,与有时间压力相比较,被试在无时间压力下做出道义判断比率显著较少;在有时间压力下,被试的道义判断信心和功利判断信心显著低于一致判断信心;与无时间压力相比较,被试在有时间压力下的功利判断信心和道义判断信心显著较低。被试在前后两次判断中存在判断反转现象,即被试在有时间压力下做出道义判断,而在后续的无时间压力下可能做出功利判断,或者被试在有时间压力下做出功利判断,而在后续的无时间压力下可能做出道义判断。
实验3采用眼动追踪技术研究在道德判断中道义判断和功利判断对认知资源的占用程度。选取27名被试。所有被试均完成17个冲突情境(该情境中被试要么做出道义判断,要么做出功利判断)和17个非冲突情境(该情境中即包含道义判断又包含功利判断的选项,被称为一致判断)。同时用眼动仪记录被试阅读道德两难情境时的凝视时间和注视次数。结果发现,被试在冲突情境中做判断时的凝视时间显著多于非冲突情境做出判断时;被试在冲突情境中做判断时的注视次数显著多于非冲突情境做出判断时;被试做出道义判断时的凝视时间、注视次数显著大于做出一致判断时;被试做出功利判断时的凝视时间显著大于做出一致判断时。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支持道德判断的内在加工机制是混合加工模型,即个体可通过直觉加工启动道义判断和功利判断,也能通过控制加工启动道义判断和功利判断;并且,从加工顺序来看,个体在进行道德判断时,会优先启动直觉加工,继而启动控制加工。本研究结果能够帮助人们深化对道德判断加工机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