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污染的猪肉食品可引发人类食源性疾病,而养殖场和屠宰场是猪源沙门菌污染和传播的主要场所。另外,生猪养殖和兽医临床上常常不合理使用兽药,从而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猪肉食品生产链中沙门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和防控,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武汉市3个生猪屠宰场进行样品采集和沙门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探讨沙门菌在生猪屠宰环节的污染规律;第二部分对2008-2015年间分离自健康猪或病猪的249株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比较不同来源菌株的耐药性特征,分析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之间的联系,探讨猪源沙门菌的耐药性形成规律,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沙门菌在生猪屠宰环节污染规律研究2016年对武汉市3家生猪屠宰场采集猪体样品和环境样品1962份,共分离到沙门菌261株,总检出率为13.3%。共鉴定出12种血清型,其中德尔卑沙门菌、罗森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对其中226株沙门菌进行了MLST分型,共分为18个不同的序列型,14个ST型属于9个同源复合体,其中ST34、ST40和ST469是主要的ST型,发现2个新的ST型(STN1和STN2)。聚类分析结果发现4个始祖型ST,分别是ST19、ST29、ST32和ST40。进化树结果显示B场沙门菌各ST型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A场分离的ST469和STN1也有较近亲缘关系。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8种抗菌药物对226株沙门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沙门菌都对四环素表现出极高的耐药率(>90%),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的耐药率无显著差异,均超过60%。105株沙门菌(46.6%)对环丙沙星耐药,B场和C场更高,分别是63.7%和72.5%;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低,仅为12.6%。67%的菌株呈现多重耐药,26.1%的菌株对7种以上药物耐受。研究还发现C场部分肛门拭子、劈半拭子和肉样分离的ST34沙门菌耐药谱一致,提示它们属于同一株菌在屠宰环节进行传播。2.健康猪源与病猪源沙门菌耐药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08-2015年期间分离鉴定的249株猪源沙门菌,其中155株分离自临床病猪,94株分离自健康猪。对7种抗菌药物的MIC测定结果显示,耐药菌株比例高达81.0%。四环素耐药率最高(85.9%),氨苄西林其次(83.5%),而头孢噻肟耐药率最低(13.3%)。2013-2015年病猪源菌株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2008-2010年病猪源菌株。此外,22株健康猪源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3个不同来源沙门菌来说,许多情况下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性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