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瘢痕疙瘩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纤维增殖性疾病,常伴有疼痛和瘙痒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国内外关于瘢痕疙瘩的血流灌注水平的研究结果仍不一致。目前尚缺乏一种较为理想的工具能够客观定量地评估瘢痕疙瘩的严重程度。瘢痕疙瘩的血流灌注水平是否受到性别、年龄、血型、BMI的影响及其与症状、外观、组织内的缺氧、血管形成、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间的关系目前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究。目的:应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系统(LSCI)来测量瘢痕疙瘩的血流灌注水平,探究其是否受到性别、年龄、血型、BMI因素的影响,其与病灶外观及痛痒症状的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其与组织内的缺氧、血管形成、炎症反应的程度及痛痒相关受体表达水平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70名胸部患有瘢痕疙瘩且未经治疗的患者。第一部分得出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和疼痛、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再测量瘢痕疙瘩及其远处正常皮肤的血流灌注。第二部分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技术测量8例瘢痕疙瘩及8例正常皮肤的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7(IL-17)、组胺受体(H1R)、5-羟色胺受体(5-HT2AR)的表达水平。结果:瘢痕疙瘩的血流灌注值显著高于远处正常皮肤,不同性别、年龄组患者的瘢痕疙瘩血流灌注无明显差异,A型血患者的瘢痕疙瘩血流灌注高于其他血型患者,BMI≥28患者的瘢痕疙瘩血流灌注高于BMI<28患者。瘢痕疙瘩的血流灌注与VSS、疼痛VAS、瘙痒VAS评分呈正相关。瘢痕疙瘩的HIF-1 α、VEGF、IL-17、5-HT2AR、H1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且瘢痕疙瘩的血流灌注同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肥胖的瘢痕疙瘩患者应加强对BMI的控制;A型血人群更应注意防护,对于瘢痕疙瘩应早发现,早治疗。瘢痕疙瘩组织内的痛痒受体表达水平较正常皮肤高,故抑制疼痛瘙痒介质的释放或拮抗相应的受体为缓解痛痒症状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瘢痕疙瘩的血流灌注同其组织的痛痒受体的表达水平、病灶外观以及痛痒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阻断瘢痕疙瘩的血流,可改善瘢痕疙瘩的外观并缓解症状。瘢痕疙瘩血供越丰富,其病灶外观、痛痒症状、内部的炎症、血管形成、缺氧状态也越严重。因此瘢痕疙瘩的血流灌注水平可以反映组织内部因子的演变规律,可作为病情评估的一种客观可靠的工具,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