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总结采用了“G”形手术路径的机器人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在2017.06-2018.03期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的15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15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平均时长499.0min(350-825min之间)、平均出血量119.3ml(20-500ml之间)。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结果回报:15名患者中有1例胰头癌、1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采用了“G”形手术路径的机器人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在2017.06-2018.03期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的15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15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平均时长499.0min(350-825min之间)、平均出血量119.3ml(20-500ml之间)。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结果回报:15名患者中有1例胰头癌、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壶腹部周围癌、5例十二指肠癌、6例胆管下段癌。全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平均术后住院时长21.4天(14-36天之间)。其中有1位患者出现因出现胆肠吻合口瘘进行了二次手术,手术过程顺利。该患者术后出现胰漏(B级),经保守治疗后带管出院;另有一位病人出现胃瘫,经保守治疗后完全康复。结论:采用“G”形路径和改良的胰肠吻合方式的机器人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在手术时长、手术切缘阴性率、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与常规机器人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相似,但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胰漏的控制上有着出色的表现。我们认为采用“G”形路径和改良的胰肠吻合方式的机器人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并且值得推广的术式。相同路径在腹腔镜中的前期应用可降低机器人手术的开展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进而使机器人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得到优化。
其他文献
N6-甲基腺苷(m6A),是一种动态的可逆的RNA转录后修饰。它是由甲基转移酶复合物进行催化安装,可以被RNA去甲基化酶清除,并被含YTH结构域的“读者”蛋白识别并进行转录后调控。
第一部分: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为了深入研究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同时构建大鼠主动吸烟模型和被动吸烟模型,观察主动吸烟组、被动
目的:探索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小鼠颈动脉损伤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修饰的小鼠巨噬细胞是否可以作为VEGF的载体将VEGF定向输送到
目的:根据WHO 2016版对胶质瘤的分级,应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胶质瘤患者的术前头部磁共振进行分类训练。观察可否通过应用本研究所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术前头部磁共振进行分析,以无
研究背景和目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长度为47KDa的跨膜糖蛋白,在生理状态下是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中,TF通过改变早期肿瘤细胞休眠
目的:探究Enterpirse支架在辅助栓塞动脉瘤的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尝试总结我科应用经验,为SAC治疗时的支架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治疗的颅内动脉
民法学界的主流论述中存在着明显的“19世纪想象”,未能意识到“20世纪中国”对民法典的塑造.这种时空错位不仅忽视了毛泽东时代的革命传统,也片面理解了邓小平时代的改革传
氮、磷是水稻生长中最重要的两大营养元素,其循环与迁移不仅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还影响着农业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氮、磷的欠缺会造成水稻发育迟缓、产量降低;而氮
本试验旨在考察不同水平新型有机硒(硒代甲硫氨酸羟基类似物,SeO)添加对黄羽肉鸡肉品质及组织硒沉积的影响。试验选取375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黄羽肉鸡公鸡苗,随机分成5个
目的: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能量代谢异常是肿瘤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之一。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即使在有氧的情况下,也选择糖酵解的方式进行糖的代谢以提供能量(即著名的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