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转向日益发展,翻译的研究视野越来越宽广。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表,也开始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对象。然而与传统语言学、文学翻译研究相比,电影翻译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阶段,除了因其自身起步时间较晚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电影翻译研究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中国的电影翻译研究与国际研究相比也相对落后,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高速发展,电影产业日渐繁荣,这种状况引起了中国学者对电影翻译研究更多的关注。电影翻译中,翻译策略是对翻译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而翻译策略的取舍,却是传统翻译理论不能完全解释。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电影翻译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支持。后殖民理论便是伴随这一转向进入翻译的研究视野的。早期的后殖民翻译研究关注的是翻译与帝国的关系问题,即是说,翻译如何帮助帝国实现殖民统治。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往往受到两种语言文化的权力差异的影响。这一认识大大拓展了传统后殖民理论的研究范围,为后殖民时期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后殖民理论角度,对香港电影《无间道》的英译文本进行了分析。论文的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介绍了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翻译特别是电影翻译面临的问题,并说明了论文的写作目的、理论、意义以及论文结构。第二章介绍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的基本情况,以及它对当前电影翻译研究的影响。本章首先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入手,说明翻译研究范围的拓展,将电影翻译纳入研究视野。然后对当前电影翻译研究的情况进行了基本的梳理。第三章是文献综述部分,对论文的理论来源——后殖民理论进行了梳理。本章首先对后殖民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了一个总体介绍。然后说明了后殖民理论的研究范围和不同学派。之后介绍了后殖民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Said,Spivak和Bhabha及的主要思想,以及后殖民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Jacquemond, Lambert, Davis和Niranjana的基本理论。本章最后介绍了后殖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论文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即对《无间道》进行的个案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香港电影工业的发展状况,探讨将香港电影纳入讨论范围的原因,并对《无间道》这部电影的拍摄背景进行了分析。其次作者对电影片名和字幕和对白进行了定性分析,从翻译体现的文化差异,以及译本对观众接受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电影翻译的策略。之后本文作者对电影的翻译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这一分析,本文作者试图证明权力差异是决定电影翻译策略的重要因素。论文的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主要对本篇论文进行了总结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