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迅猛的同时受到金融因素扭曲的影响,企业创新面临着资金配置不足的问题。虽然科技赋能加快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速度,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也相应发生改变。如何抓住数字金融的契机,有效解决企业创新和银行风险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本文研究的立足点。目前学术界关于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银行风险的关系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数字金融是否能够有效地缓解金融因素的扭曲,从而提高创新水平,降低银行的风险,回答好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迅猛的同时受到金融因素扭曲的影响,企业创新面临着资金配置不足的问题。虽然科技赋能加快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速度,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也相应发生改变。如何抓住数字金融的契机,有效解决企业创新和银行风险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本文研究的立足点。目前学术界关于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银行风险的关系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数字金融是否能够有效地缓解金融因素的扭曲,从而提高创新水平,降低银行的风险,回答好这个问题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从企业创新和银行风险两个角度来研究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所带来的影响。在数字金融发展和中国企业创新的部分,本文以2011-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金融的省级口径数据分析,通过构造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企业创新产生的激励影响,并同时研究了数字金融的三个维度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在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方面,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179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内在作用机制,通过构造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金融的三个维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其中覆盖广度的影响程度最高,使用深度程度最低,数字化程度处于中间水平;融资约束和银行信贷在数字金融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政府补贴在这一影响中则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会随着企业特性、企业所在地等的差异而产生异质性。第二,数字金融能够降低银行的风险水平,其中覆盖广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最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对数字金融的反应程度较高,而股份制和国有商业银行则没有明显的反应;发展数字金融有利于降低东部、中部地区银行业的风险,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大;与上市银行相比,对非上市银行的影响更大。针对这一结论,提出相应建议: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发展数字金融;要主动引导各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建立诚信评价和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企业创新;不同类型的银行应该进行差异化的布局;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使资金重新回到银行存款市场。本文的研究对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影响的文献具有补充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关于数字金融方面的文献。本文对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和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机制分析和评估,对于数字金融的发展、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银行风险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随着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促进城市发展、国家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经济地位的提高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新时期提出新的社会需求,他们渴望拥有与城里人各方面相同的待遇,渴望早日实现城市融合。但现实中,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却并不能真正的属于城市,城里人的歧视、落户通道的不畅、自身较低的城市融合度等问题,使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对外投资中的影响力逐渐提高,无疑是最具潜力的对外投资大国。2020年,世界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国际对外投资较2019年下降了42%,然而中国对外投资整体依旧保持活跃,实现对外投资流量1537.1亿美元,跃居全球对外投资流量第一位。另据统计,截止至2020年末,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中国境内投资企业(投资者)达2.8万家,投资目的地国家分布
在科创合作高开低走的国际形势和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区域一体化成为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长三角区域作为一体化的示范区,在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科创和产业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基于此,研究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走“科创+产业”道路,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从而辐射全国。本文首先梳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新经济”形势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进一步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经济从增长速度到增长质量的提升,而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则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企业来说,投资活动作为其三大理财活动之一,在筹资活动和股利分配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同时,各企业为了促进企业价值的提高,投资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这些投资活动是否具有投资效率值得深入考虑。另一方面,在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基于商业银行的金融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而碳排放量过高会带来温室效应等诸多问题,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生存造成严重威胁。为减少碳排放量,我国自“十一五”时期开始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近年来有了明显进展,在2020年9月举行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率先做出在2030年前完成碳达峰,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和承诺。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能源开发工业地带,不论
随着国际资本跨国流动日益增加,我国凭借自身优势已成为全球吸引FDI最多的国家,FDI逐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尽管如此,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仅发挥资本属性功能的低质量FDI已经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关注FDI数量规模的同时,更需关注FDI的质量。与此同时,世界银行为了更好地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于2001年逐渐建立起一套关于世界各国私营部门发展的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范围内各类外部性事件的冲击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相继颁布了各项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以有效应对外部事件的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国GDP增速从中高速转为中低速,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下行压力较大。为维持经济稳中向好,保障市场经济平稳运行,政府出台并推动实施各项促进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不可否认,各项政策对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向好发展起
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处于低迷,发达国家采取了“再工业化”策略,高端制造业回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存在结构层次低、技术创新不足等矛盾,山西省制造业还存在研发产出低、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内部结构演进慢等问题,山西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局限因素仍然存在。2014年我国提出经济新常态,经济正处在新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机遇期,经济新常态也对山西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山西省制造业依赖粗放型要素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我国经济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背景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而提出的“30·60目标”,倒逼全社会产业结构向低碳转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实现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2013年以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陆续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福建、广东、湖北和重庆等地区正式启动交易。2021年7月全国发电行业碳市场已正式开始交易,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热衷于金融资产投资,逐渐偏离主业投资。企业作为市场交易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主体,其健康发展对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大作用。正确理解企业金融化问题,既是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将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关于企业金融化的动机,多数文献从企业内部经营状况或外部环境去考虑,却忽视了企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