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是个体产生新奇独特(新颖性)且具有社会价值(有效性)的产品或想法的能力。结合先前的创造性研究以及一些最近的观点,研究者们将创造性理解为一种涉及多种认知活动的整合过程,其本质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动态重构,并进而产生新颖且适宜的想法或产品。由此可见知识经验的获取,即信息编码的过程,在创造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创造性差异的表现很可能从信息的获取(信息编码)过程就已经开始产生不同了。有研究指出,个体倾向于记住处于中心的事件信息,并且加强对细节的编码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创造性水平。因此,本研究假设,相比于低创造性的个体,高创造性个体能够编码到更多的非中心信息(细节),而高低创造性个体在编码中心信息时没有差异。并且有研究指出,个体对事件的中心信息有更好的回忆成绩,因此研究也同样假设,无论是高创造性个体还是低创造性个体,都可以编码到更多的中心信息(而非非中心信息)。并且研究进一步假设,高低创造性个体在信息编码时的差异能够反映在相应的大脑活动上面。自然主义范式不同于传统的具有严密控制的心理学实验设计研究,而是采用高生态效度的实验方式(如听故事、听音乐、看电影等)以完成相应的科学研究。另外,在自然主义范式下,所有个体都完成相同的任务,这种标准化的实验流程能够更加敏感的反应出个体差异。因此,为探究上述假设,本研究采用了创造性故事续写任务这一自然主义范式,即要求被试在核磁(f MRI)内根据一个不完整故事背景,尽可能地续写出一个有创造性的故事结尾。创造性写作是展现个体创造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往也有研究使用故事编写的形式来量化个体的创造性特征。但本研究首次从自然主义的角度使用故事续写的形式来研究创造性。因此,首先通过研究一以验证创造性续写任务测量个体创造性特征的有效性。具体而言,研究首先由五位训练有素的评分者从六个方面对被试在创造性故事续写任务中所创作的故事结尾进行了评估:独创性(Novelty)、画面感(Image)、写作风格(Voice)、人物塑造(Characterization)、合理性(Rationality)维度1和合理性维度2。另外,创造性是指个体能够产生新颖且适宜的产品的能力,因此研究假设故事结尾的独创性、画面感、写作风格和人物塑造等四个指标共同衡量了故事结尾的新颖、不寻常程度(Originality),而合理性维度一和合理性维度二等两个指标共同衡量了故事结尾的适宜性(Rationality)。为此,本研究使用了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验证这一假设。结果表明,验证性因素模型拟合良好,从而证明了创造性故事续写任务的结构效度。之后,研究又使用了一系列经典的创造性任务作为外部效标来验证创造性故事续写任务衡量个体创造性特征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独创性拟合分数与创造性活动和成就清单(Inventory of Creative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s,ICAA)中的创造性成就维度、开放性人格特质、两个一物多用任务(罐头和砖头)以及创造性写作(创造性成就问卷中的一个领域,反映写作的创造性成就)等多个经典的创造性任务呈正相关。以上结果充分证明了创造性故事续写任务测量创造性特征有效性。研究二探讨了高低创造性个体在信息编码时的个体差异。研究首先将故事背景分为了31个事件,并使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计算出每个事件的语义中心性,并将事件语义中心性的前、后8个事件(27%)分别定义为中心事件和非中心事件。并且,鉴于信息编码过程发生的短暂性以及以往研究所指出的信息编码与信息提取之间的紧密关系,研究便使用了被试对中心事件和非中心事件的回忆情况(评分者对被试回忆的主观评分)来量化个体的信息编码情况。接下来,研究根据创造性故事续写任务新颖性拟合分数(Originality),将所有被试分为了高创造性组(前40%)和低创造性组(后40%),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高创造性个体对非中心事件信息的回忆程度显著高于低创造性个体,而在对中心事件信息的回忆程度上,高低创造性组没有显著差异。为证明此结果的稳定性,研究使用全部被试,同样使用故事结尾的Originality,分别与中心事件和非中心事件的回忆程度做相关,结果发现,故事结尾的Originality仅与非中心事件的回忆程度显著相关,而与中心事件的回忆程度不相关。在记住更多非中心信息的情况下,是否高创造性个体也会利用更多的非中心信息来续写故事结尾?为探究这一问题,研究分别计算出了每个被试所续写的故事结尾与非中心事件(Simuc)和中心事件(Simc)的语义相似性,然后通过公式48)(8)48)(8+4)8)(8)×100%计算出故事结尾与非中心事件的联系程度(Degree of contact with non-central events)。这一指标越大,则说明相对于中心事件,被试利用非中心事件的信息续写故事结尾的比率越高。结果发现,故事结尾的Originality和故事结尾与非中心事件的联系程度显著相关。这一结果说明,创造性越高的个体能够利用更多的非中心事件续写故事结尾。另外,研究同样根据故事结尾的Originality将所有被试分为了高创造性组(前40%)和低创造性组(后40%),并分别比较高低创造性组对中心事件和非中心事件编码的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无论是高创造性组还是低创造性组,均是对中心事件信息的回忆情况更好。这一结果有力地说明,对于高创造性个体而言,也同样会关注中心信息,只是在此基础之上,比低创造性个体关注到了更多的信息(非中心信息)。研究三进一步探讨了高低创造性个体在信息编码时脑神经机制的个体差异。研究首先使用被试间相关(ISC)考察了被试在听故事背景的过程中大脑反应的相似性。结果发现在听故事背景的过程中,被试的大脑具有广泛的神经活动相似性,证明了任务完成的有效性。之后研究进一步使用分组被试间相关(group-ISC)发现,高创造性个体之间在左、右侧小脑、左侧颞极、左侧楔前叶、左侧顶上叶等五个脑区上的神经活动一致性显著高于低创造性个体,而低创造性个体之间没有任何脑区的神经活动一致性显著高于高创造性个体。研究进一步将这五个脑区作为兴趣区,并使用一般线性模型分别探究高低创造性个体在编码中心事件信息和非中心事件信息时的活动差异。结果发现,在编码非中心事件信息时,高创造性个体的右侧小脑、左侧颞极和左侧顶上叶的活动程度显著高于低创造性个体,而在编码中心事件信息时,高低创造性个体这三个脑区的活动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使用了创造性故事续写任务这一自然主义范式,探究了高低创造性个体及其脑神经功能基础在信息编码时的个体差异。首先研究证明了使用创造性故事续写任务测量个体创造性特征的有效性。其次,在行为层面,相比于低创造性个体,高创造性个体能够编码更多的非中心信息(细节),而在编码中心信息时高低创造性个体没有显著差异,并且无论是高创造性个体还是低创造性个体都会编码更多的中心信息而非非中心信息,这说明高创造性个体能够在获得足够中心信息的同时注意到更多的非中心信息。最后,研究发现,高创造性个体在编码非中心信息时右侧小脑、左侧颞极和左侧顶上叶这三个脑区的活动显著强于低创造性个体,而在编码中心信息时没有显著差异。找到了支持高低创造性个体在信息编码时差异的神经功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