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大语境下,中国文化自然也呈现出多元并进的时代特征。而在中国画坛则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从国画创作上“新文人画”、“实验水墨”等先后登场,另一方面从美术思潮上则先后出现了诸如李小山的“中国画穷途末路说”、吴冠中的“形式美”、“笔墨等于零”、“风筝不断线”以及潘公凯的“绿色绘画论”、万青力的“五笔无墨等于零”、张仃的“守住中国画的底线”卢辅圣的“球体说”等各类学术主张。狭义上看是各种技法学术主张的争鸣,背后实质上隐藏的是东西方所不同的价值判断。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情景下,中国画,尤其是中国人物画究竟该如何发展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人物画如何能够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首先要从学院的中国画基础教学抓起。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也无法回避西方思想的影响,因此对于西方的研究与借鉴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在西方“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在二十世纪几近断裂的困境下,对于传统的深入研究也就更显重要。著名美术教育家潘公凯先生所提出的“两端深入”即主张要对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文化艺术都要有深入的研究,就是针对目前中国画面临的问题所给出的解决方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唐勇力教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创作经验和当代中国人物画的现状等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中国画基础教学运用“线性素描”来解决中国画的基础造型问题的学术观点,此学术观点也正是“中西融合、兼容并蓄、两端深入”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实施方案之一。本文试图针对“线性素描”为出发点展开对中国画教学的继承与发展等根本问题进行思考。“线性素描”既然作为中国画的造型基础方案之一提出,那么首先对其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并再此基础上对于“线性素描”造型的品位问题加以详细的分析论述。据此,本文认为要想提高中国画的创作水平,应该先深入分析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以及造型的品位,研究中国文化及中国艺术的本质。通过上述研究与分析试图对解决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等问题作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