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巨大突破,推动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不断提升,服务行业的类别日渐丰富。并且在新技术的催生下,服务业诞生了许多诸如信息技术、研发设计、金融商务等高附加值行业,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集约型发展带来的新的曙光。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三十五年来,我国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在社会法制建设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难题。尤其是,近年来,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在资源越发紧缺,环境挑战加剧的条件下,要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力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环境友好、资源可重复率高的生产性服务业。所以,找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针对现有问题如何做出调整,以适应并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都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并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研究核心,展开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如下四个部分。首先,在进入分析之前,本文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做了一定的界定。尤其是在生产性服务业外延的界定上,由于各国并未存在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在借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分类方法的同时,根据我国行业划分标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类别做界定。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四个方面梳理了生产性服务业国内外文献,分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制的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律与国际经验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从而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理论背景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然后,运用投入产出法的相关知识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对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发现当今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第二,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考察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最后,应用投入产出法和对比分析法,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同世界发达国家做了简单对比,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分别是规模偏低、需求受限、以及产业影响力较弱。接着,针对上一章提出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构建了研究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析框架。主要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交易成本理论、分工理论以及外包理论,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考察了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具体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政策性因素、体制性因素、市场机制因素以及创新因素。最后,针对第四章所提出的影响因素,在第五章中提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各影响因素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在具体量化第四章提出的影响因素时,本章采用了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GDP来衡量经济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用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来衡量经济发展模式、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用以考察体制市场方面的因素、利用人均专利申请数来衡量了创新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后,结合检验结果,得到了有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四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