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研究高海拔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及缺乏程度,维生素D不同缺乏程度对OSAHS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监测参数的影响,探索两者的相关性,为高海拔地区OSAHS的认识及维生素D缺乏的筛查、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12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经多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高海拔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及缺乏程度,维生素D不同缺乏程度对OSAHS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监测参数的影响,探索两者的相关性,为高海拔地区OSAHS的认识及维生素D缺乏的筛查、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12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诊断为OSAHS(AHI≥5次/h)的106例高原(海拔在1800~4193 m)居住≥1年的患者为试验组。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nea index,AHI)将试验组分为轻度OSAHS组(5次/h≤AHI<15次/h),中度OSAHS组(15次/h≤AHI≤30次/h)和重度OSAHS组(AHI>30次/h)。另选取同期与试验组性别、年龄、民族、居住海拔等一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最终纳入40例AHI<5次/h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在行PSG监测后第2天完成相关睡眠量表评分,并抽取血清样本测量25羟维生素D[25(OH)D](至少空腹8小时)和其他生化分析,检验指标: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钙、磷等。(1)分别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间,试验组轻中重度OSAHS组间25(OH)D水平及缺乏程度是否有差异;(2)将试验组根据25(OH)D水平进行亚层分组,分为25(OH)D≤10μg/L为严重缺乏,10μg/L<25(OH)D≤20μg/L为缺乏,25(OH)D>20μg/L非缺乏,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血清钙、磷、PTH及睡眠监测参数是否有差异。(3)对可能影响高海拔地区OSAHS患者25(OH)D水平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46例居住在高海拔地区≥1年的成年人,其中试验组106例,对照组40例,两组间25(OH)D水平及25(OH)D缺乏程度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本研究发现两组间25(OH)D普遍缺乏,其中试验组中88.7%存在25(OH)D缺乏。(2)试验组中,轻、中、重度OSAHS组间25(OH)D水平及25(OH)D缺乏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试验组中,根据25(OH)D水平进行亚组分析后显示,随着25(OH)D水平缺乏程度加重,合并高血压病史、采集季节在冬季、女性人数占比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OH)D非缺乏组,快眼动(REM)睡眠时间及占比(REM%)、睡眠期觉醒时间均显著低于严重缺乏组(均P<0.05),睡眠效率显著高于严重缺乏组(P<0.05)。(4)试验组25(OH)D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与BMI、海拔、AHI、最低Sp O2、平均Sp O2均无相关性(均P>0.05);25(OH)D与REM睡眠时间(r=-0.308,P=0.001)、REM%(r=-0.359,P<0.001)、睡眠期觉醒时间(r=-0.316,P=0.001)、血清PTH(r=-0.266,P=0.006)呈负相关,与睡眠效率(r=0.274,P=0.004)呈正相关。(5)对年龄、性别、颈围、腰臀比、糖尿病病史、海拔等进行多参数调整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清PTH、REM睡眠时间、高血压病史、冬季是高海拔地区OSAHS患者25(OH)D水平高低的预测因素。结论:(1)高海拔地区虽然具有高紫外线辐射,但是维生素D缺乏现象非常普遍,OSAHS患者25(OH)D缺乏的发生率亦非常高,然而OSAHS严重程度却不会改变25(OH)D的水平及状态。(2)高海拔地区OSAHS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睡眠监测参数具有相关性。REM睡眠时间越长,维生素D水平越低。同时与合并高血压病史、PTH、冬季也具有一定相关性。故高海拔地区OSAHS患者应加强REM睡眠管理,若REM睡眠时间延长或合并高血压时,应密切关注维生素D水平,必要时给与维生素D干预治疗。
其他文献
景观空间是运用植物的建造功能构成的各具特色的室外空间,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户外活动场所,景观空间是为人们提供多种使用可能性的主要场地,是很多城市或地区的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景观空间的环境质量是决定使用者感受和使用频率的重要因素。其中,声景观质量对景观空间的整体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仅针对降低噪声的治理办法往往难以满足使用者对于景观空间的需求,如何提升使用者的主观听觉体验,进而提升景观空间的整
做好入学准备是幼儿顺利向小学过渡的基础,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入学必备的关键素质之一,立足社会的前提。但当前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不容乐观,入学后容易引发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入学准备背景出发,根据大班幼儿生活自理的实际发展水平及培养现状,设计并实施相关活动,以全面提高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做好生活自理方面的入学准备。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观察法、文献
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由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和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occus granulosus sensu stricto,EG)幼虫寄生人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两种虫体外部形态非常相似。关于它们的物种进化、寄生适应性、宿主互作、免疫逃避等相关机制了解甚少,预防控制和治疗手段等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数量和生源大幅度增长,已经成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重要生力军。与此同时,民办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直线上升,贫困生的占比也在不断扩大。国家虽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但其主要是以公办院校为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民办高校。贫困生
自1995年实验实现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以来,这种物态的特性得到了人们广泛的研究。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考虑的物理因素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理想气体模型到受外势约束的原子凝聚模型,从考虑原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模型再到考虑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模型等等,得到的物理结果越来越丰富多彩。目前原子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在原子凝聚体中导致不同的物态相。本文在一维Hubbard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费米原子的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生物多样性中的核心功能和结构单位,不仅体现了生物资源的复杂性和丰富程度,还体现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各种机制。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使得人类和野生动物对有限资源和空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人类活动、生物入侵等已成为野生动物生存的主要威胁。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的监测,对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掌握野生动物的
目的:探究激素受体阳性(HR+)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口服甾体或非甾体芳香化酶抑制剂(AI)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数字化病案系统,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患者免疫组化结果,依据入排标准选取我院2017-2021年服用甾体和非甾体AI辅助内分泌治疗的128例HR+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分为甾体组(依西美坦)和非甾体组(来曲唑、阿那曲唑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多房棘球蚴对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索泡型棘球蚴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对照组、共培养组(巨噬细胞与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比例为500∶1),培养24h、48h、72h。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及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状态;采用50ng/m L Mito Tracker (?) Deep Red FM线粒体荧光探针标记巨噬
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游客的旅游方式由原来的观光式旅游逐渐向体验式旅游转变,这对旅游服务特别是讲解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相较庞大的旅游讲解服务需求,当前我国的旅游讲解服务供给还远远不足,面对这样的供需矛盾,政府或者部分民间公益组织开始从志愿者体系分解出“旅游志愿者”这样的分支,探索出一条由旅游志愿者填补旅游讲解缺口的新路。因此,如何招募更多高质量的公益讲解员是政府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这
如何对污水厂进行节能降耗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菌藻共生污泥温室气体排放量少和间歇式曝气节能的特点,分别在三组不同曝气频率的光照序批式反应器(PSBR)中同时加入微藻和活性污泥进行培养,发现在曝气2 h停2 h的曝气频率下形成的菌藻共生污泥的理化特性和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并结合流场模拟、分形维数和胞外聚合物(EPS)等因素阐明菌藻共生污泥的形成机理,同时研究菌藻共生污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