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报告分析了作者如何在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路向(李占喜2007)指导下准备、开展以及回顾《杨绛传》(第九章)的翻译实践。传记具有历史性和文学性特征,它是一部记载人一生的百科全书。名人、公众人物或者那些有着深刻故事的人的传记通常深受读者欢迎。《杨绛传》就是这样一部独特的传记。作者罗银胜在获得了杨绛先生口述的一手资料后,以平和的笔触书写了她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包括她的童年生活、家庭变迁、求学经历、文学创作,以及她和钱锺书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她的事迹无不显现她博学、睿智、优雅的“才女贤妻”风范,值得广为流传。同时,翻译《杨绛传》顺应了我们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报告探究了作者完成其翻译任务的过程。首先,作者精读原文和相关平行文本,借助诸如词典、在线翻译辅助软件等工具尝试进行翻译。基于此,她建立了不同类别的术语库以备日后之需。在回顾并综述前人对《杨绛传》的研究之后,她选择合适的理论基础来指导其翻译实践。作者认为,翻译是一种基于认知、依赖语境的交际活动。李占喜提出的翻译过程研究的新范式是基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 1986/1995)以及Verschueren的顺应论(Verschueren 1999)建立起来的。他认为翻译是一个寻找关联、明示推理、动态顺应的过程。为深入探究,他把整个翻译过程分为语篇释意交际过程和语篇产出交际过程。前者是译者理解原文的过程,后者是译文表达的过程。译者的终极目标是传达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确保译文读者的认知和谐。在本报告中,作者以自己的翻译实践为例,分析了如何准备译前工作、译后评价以及如何把该理论应用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另外,作者归纳了一些翻译策略,指出了其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总结了其成果、局限,并给出了建议。总而言之,本报告旨在阐述作者如何开展翻译任务。通过系统地总结其翻译实践,作者发现其在翻译实践方面的不足,并尝试弥补它们以便提高翻译技巧以及在组织翻译项目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