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初期资源型企业实现了“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2011年以来,中国资源行业开始步入萧条,企业盈利明显下滑、资源过度消耗、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技术水平低下、环境负外部效应等问题日益凸显。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势必要求资源型企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逐步从以“三高一低”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以“三低一高”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就微观企业而言,资本和劳动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运营。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要素禀赋结构出现了实质性改变,劳动要素优势明显下降,资本要素优势不断增强。同时新型生产要素正在向资源型企业传统要素内部渗透,以知识为特征的技术、人才、信息和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正在逐步替代机械设备和普通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纵观理论研究,尚未形成对要素结构演变新态势的理论认知,同时目前也没有一个公认的理论体系能够将要素投入结构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联系起来。所以,在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下,系统探讨要素投入结构与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开展了要素投入结构影响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研究。现有研究大多从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FDI和产业结构等层面研究如何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鲜有研究关注到要素投入结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本文以绿色经济增长理论、要素配置理论、适宜技术选择理论、企业信息化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为基础,从资源型企业要素投入结构的微观视角出发,创新性地构建了构建了要素投入结构影响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系统理论框架。具体理论假说为:(1)要素投入结构通过提升绿色技术进步或绿色技术效率促进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要素投入结构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随着要素投入结构、企业成长能力和行业环境规制的不同而呈现出非线性门槛特征;(3)不同要素投入结构之间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协同互补效应。第二,开展了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模型构建和测算研究。不同于已有研究集中于宏观和中观层面测算地区或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距离函数,将行业层面环境污染数据经加权处理后计算得出企业污染排放数据,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微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框架,并以2001-2019年的资源型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具体测算,为检验资源型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提供了全新的测算思路。测算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具体表现为增长(2002-2007)-下降(2008-2014)-再增长(2015-2019)的演变趋势;(2)绿色技术进步的提升是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3)资源加工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表现优于资源开采企业。第三,开展了要素投入结构的概念界定、分类和测算研究。根据企业生产实践中要素的种类不断丰富,要素投入结构呈现新型要素渗透于传统要素的复杂演变特征,本文将要素投入结构界定为:要素的替代关系,并由不同要素间结构关系(资本劳动结构)和同一要素内部结构关系(物质资本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共同构成,从而实现了对要素配置理论的拓展性创新。具体测算过程和结果为:(1)以资本存量与员工人数的比值表示资本劳动结构,反映机器对劳动力的替代水平,研究期间资源型企业存在资本深化趋势,企业物质资本要素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作用增强;(2)以ICT资本存量与非ICT资本存量的比值表示物质资本结构,反映技术和数据要素对传统机械设备要素的渗透,研究期间资源型企业存在ICT资本深化趋势,ICT资本对非ICT资本的替代作用增强;(3)以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比值表示人力资本结构,反映以知识和管理技能为特征的人才要素对传统劳动力要素的渗透,研究期间资源型企业存在人力资本深化趋势,高技能劳动力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作用增强。第四,开展了要素投入结构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线性影响实证研究。构建了要素投入结构影响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从资本劳动结构、物质资本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三个层面剖析了要素投入结构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效应、异质性效应和具体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深化、ICT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深化均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这种促进效应在资源类别、企业所处产业链阶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所有权性质等维度上存在显著异质性;(2)资本深化通过提升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促进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ICT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深化则主要通过提升绿色技术进步促进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第五,开展了要素投入结构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研究。在线性影响模型的基础上,以要素投入结构、企业成长能力和行业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分别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要素投入结构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加深了对要素投入结构与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在要素投入结构门槛下,资本深化、ICT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深化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存在着“倒U型”、“U”型和正向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2)在企业成长能力门槛下,资本深化、ICT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深化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存在着由负转正、由不显著转正和正向边际先递增后递减的非线性影响;(3)在行业环境规制门槛下,资本深化、ICT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深化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存在着由负转正、由不显著转正和正向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第六,开展了要素投入结构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协同影响实证研究。首先将要素内部结构关系(物质资本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中,构建双要素投入结构协同影响模型,从协同作用路径下实证检验ICT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深化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随后在双要素投入结构协同影响模型中继续引入不同要素间结构关系(资本劳动结构),构建三要素投入结构协同影响模型,实证检验资本深化、ICT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深化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1)人力资本深化能够进一步强化ICT资本深化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同时也在ICT资本深化与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发挥中介作用;(2)ICT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深化能够有效缓解资本深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递减效应,适度的资本深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激发ICT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深化对资源型企业绿色要素生产率的联合促进效应。综上所述,本文从要素投入结构视角为资源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供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框架,不仅在理论层面构建了影响机制体系,同时基于资源型上市企业数据在现实层面取得了证据链条,为新发展阶段下资源型企业优化要素配置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具体政策启示为:资源型企业应合理调控资本深化强度和速度,适时转向ICT资本深化,并引导人力资本结构与物质资本结构合理匹配;政府应加强对资源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扶持,为资源型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深化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并积极实施促进资源型企业绿色发展的环境规制与监管政策。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基于要素投入结构的研究视角创新,二是针对微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思路创新,三是针对要素配置理论的拓展性创新,四是基于线性影响、非线性影响和协同影响的实证检验路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