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200b/c靶向RAP1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700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肿瘤类型,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病例的80%。目前,PTC的主要疗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大多数PTC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反应良好,然而,PTC复发率较高,且有些患者会发生预后不良。因此,揭示PTC发生和发展的潜在分子机制对于有效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提高PTC患者的治愈率至关重要。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可以结合特定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以抑制相应靶mRNA的翻译。研究表明miRNAs的异常表达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miRNAs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多项研究证实,miR-200b/c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包括胃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胆管癌等。然而,关于miR-200b/c在PTC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
  RAP1是一种小的Ras样GTP酶,它可以调节多种细胞过程,包括细胞粘附、迁移、极性、分化、生长和血管生成。Ras相关蛋白1B(Ras-related protein1B,RAP1B)是RAP1的一种亚型,研究表明,在多种类型的人类癌症中RAP1B存在异常表达,RAP1B过表达可促进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然而,RAP1B在PTC中的功能还不知晓。
  前期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RAP1B是miR-200b/c的靶基因。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miR-200b/c靶向RAP1B在PTC中的作用及机制,首先在临床水平利用HE分析了PT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形态学差异,另外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了miR-200b/c和RAP1B在PTC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并对miR-200b/c和RAP1B的表达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其次在细胞水平,首先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iR-200b/c的靶基因进行了预测,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了miR-200b/c与RAP1B的靶向关系,另外构建了miR-200b过表达、miR-200c过表达和RAP1B过表达三种载体,并建立了miR-200b/c过表达以及miR-200b/c和RAP1B同时过表达的稳定细胞系,利用MTT、克隆形成、Transwell小室实验、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检测了miR-200b/c靶向RAP1B对PT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迁移、凋亡以及NF-κB/Twist1信号通路的影响;最后拟体内研究,利用TPC-1细胞移植构建了PTC荷瘤小鼠模型,进一步探讨了miR-200b/c靶向RAP1B对PTC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
  本论文旨在探讨miR-200b/c靶向RAP1B在PTC中的作用以及对其机制的研究,为靶向治疗PTC提供新的生物标记物及治疗靶点。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miR-200b/c和RAP1B在PTC中的表达研究;
  第二部分:miR-200b/c靶向RAP1B对PT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第三部分:miR-200b/c靶向RAP1B对裸鼠皮下PTC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miR-200b/c和RAP1B在PTC中的表达研究
  方法:
  1.HE染色检测PT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形态学差异。
  2.qRT-PCR检测miR-200b/c及RAP1B mRNA在PT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3.免疫组化检测RAP1B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
  4.Western Blot检测PTC组织及细胞系TPC-1、BCPAP、NPA87、K1中相关蛋白RAP1B的表达水平。
  5.利用Graphpad Prism7软件对miR-200b/c和RAP1B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HE染色结果发现,癌旁正常组织细胞形态正常,无异型细胞,而PTC组织中可见分支状的排列无序的乳头。
  2.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miR-200b/c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而RAP1B mRNA及RAP1B蛋白的表达水平名明显升高。
  3.与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Nthy-ori3-1相比,miR-200b/c在PTC细胞中呈现低表达,而RAP1B mRNA及RAP1B蛋白呈现高表达。其中在TPC-1、K1细胞中miR-200b/c的表达下调最明显,RAP1B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最明显。因此选择TPC-1、K1细胞进行后续的功能研究。
  4.在PTC组织中miR-200b/c和RAP1B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第二部分:miR-200b/c靶向RAP1B对PT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方法:
  1.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200b、miR-200c与RAP1B的结合位点。
  2.构建miR-200b过表达、miR-200c过表达和RAP1B过表达三种载体,重组慢病毒载体经包装和滴定后,感染TPC-1细胞和K1细胞,构建miR-200b过表达、miR-200c过表达以及miR-200b/c+RAP1B共表达三种稳定细胞系。
  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00b/c和RAP1B的靶向关系。
  4.MTT检测miR-200b/c-RAP1B axis对TPC-1、K1细胞增殖的影响。
  5.细胞克隆形成实验验检测miR-200b/c-RAP1B axis对TPC-1、K1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6.划痕实验检测miR-200b/c-RAP1B axis对TPC-1、K1细胞迁移的影响。
  7.Transwell实验检测miR-200b/c-RAP1B axis对TPC-1、K1细胞侵袭的影响。
  8.流式细胞术检测miR-200b/c-RAP1B axis对TPC-1、K1细胞凋亡的影响。
  9.Western blot检测miR-200b/c-RAP1B axis对TPC-1、K1细胞EMT及NF-κB/Twist1信号通路的影响。
  10.ELISA检测miR-200b/c-RAP1B axis对NF-κB活性的影响。
  结果: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RAP1B是miR-200b/c的靶基因。
  2.miR-200b/c过表达明显抑制PTC细胞TPC-1和K1中RAP1B的表达。
  3.在PTC细胞TPC-1和K1中,miR-200b/c过表达可靶向抑制RAP1B的表达,进而抑制NF-κB/Twist1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以及EMT的发生,并促进细胞凋亡。
  第三部分:miR-200b/c靶向RAP1B对PTC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方法:
  1.在BABL/nude雌性裸鼠腋下接种vector、miR-200b、miR-200c组TPC-1细胞,构建了PTC荷瘤小鼠模型,并检测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
  2.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TC移植瘤中RAP1B、EMT进程中相关蛋白、NF-κB/Twist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 p65、Twist1的表达情况。
  3.HE检测各组PTC移植瘤中的组织形态。
  4.ELISA检测miR-200b/c对PTC移植瘤内NF-κB活性的影响。
  结果:
  1.成功构建vector、miR-200b、miR-200c3组PTC荷瘤小鼠模型。
  2.对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检测发现,miR-200b与miR-200c过表达可以明显抑制PTC移植瘤的生长。
  3.HE染色结果发现,与vector组相比,miR-200b/c过表达组PTC移植瘤细胞皱缩,形态呈不规则状态,组织恶性程度明显降低。
  4.Western blot检测发现,miR-200b/c过表达可抑制PTC移植瘤中RAP1B以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
  5.miR-200b与miR-200c过表达可抑制PTC移植瘤中NF-κB/Twist1通路的活性。
  结论:
  1.与癌旁正常组织及Nthy-ori3-1细胞相比,PTC组织及细胞中miR-200b/c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RAP1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PTC组织中miR-200b/c和RAP1B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2.体内外实验均表明,miR-200b/c过表达能够通过靶向RAP1B抑制NF-κB/Twist1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其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EMT过程,并促进细胞凋亡,最终抑制PTC的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1、评价MVH-MRS在术前评价脑星形细胞肿瘤分级及边界中的应用价值。2、探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MVH-MRS代谢物含量与Ki-67、MVD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应用Siemens Sonata 1.5T超导型MR成像系统对41例脑星形细胞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扫描及MRS检查,其中28例进行了Ki-67抗原、MVD两指标的免疫组化染色。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术前未经化疗、放疗,均经手术病理证
近年的研究表明,脑缺血、脑出血、癫痫、脑外伤、缺氧性脑病,神经系统变性及退行性变等神经系统疾病均具有某些相似或共同的生理病理机制,均存在细胞坏死和凋亡。有效的干预神经细胞凋亡进程是当今神经病学研究的重点,也将是今后治疗的重点。中枢系统的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谷氨酸(Glu)的内源性兴奋性毒性作用有关,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能诱导神经细胞凋亡。钙离子大量内流,活性氧(RoS)生成增多,水肿,乙酰胆碱受
学位
目的:探讨Tc-依替菲宁(EHIDA)肝胆断层显像对乳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 d=rome,IHS),尤其是淤胆型IHS肠道内放射性显示能力,通过与肝胆B超、肝功各酶及胆红素的对比研究,深入探讨联合肝胆动态显像(平面+断层)对IHS和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78例持续
研究背景:  记忆是指对环境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检索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重要而核心的认知过程。而海马是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大脑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内边缘环路,在空间认知和情景记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马病变或者切除海马可能导致严重的记忆、学习功能障碍。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癫痫或脑肿瘤病人可能需要切除单侧海马甚至双侧,将对病人的记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其中,单侧海马切除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取决于切
学位
背景和目的: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硬件和软件的进步,新的成像技术和扫描序列不断涌现,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的出现和应用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脑部疾病带来了新的曙光。DWI是目前能对人体进行水分子扩散测量与成
目的及意义眼外伤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角膜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特点,位于眼球的最前端,暴露于睑裂之中,且为一透明而规则的屈光界面,因而,极易遭受各类外伤的侵袭。角膜创伤愈合后,常遗留瘢痕而形成角膜散光,影响视功能的恢复和美观。角膜创伤的修复是一系列的动态级联过程,通常包括角膜基质细胞,即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增生、分化、细胞因子的释放、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重建等,此过程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协
学位
胃癌是一种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检验检查技术的提高和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其总体的发病数和死亡数仍居高不下,并且有研究显示全球有接近半数的胃癌患者发生于东亚地区,其中我国占很大比例。目前大家普遍认为,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因此寻找新的癌或抑癌基因,不仅能为研究胃癌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也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及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研究主要是用STZ来建立小鼠T1DM高血糖模型,来探讨T1DM小鼠高血糖状态下各免疫器官中免疫细胞数量及其亚群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给予C57BL/6小鼠腹腔注射STZ后,高血糖小鼠SP中淋巴系DC、髓系DC和浆细胞样DC的比例明显降低,且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例却明显增高。胸腺的髓系DC、淋巴系DC和pDC比例也明显降低。小肠固有层DC比例明显降低。SLN的迁移DC、定居DC和pDC比例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