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裁理论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语篇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z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在美国的政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然而,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多,从新的角度进行阐释的则更少。本论文收集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文本,从第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到当今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并重点从体裁分析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本研究的分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在宏观方面,基于Bhatia的体裁分析理论,对就职演说语篇的语步和策略以及其交际目的进行了诠释。在微观方面,本文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词汇、句法、修辞等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语言形式及语篇交际目的的联系。本研究还借用批评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的相关科研成果,对就职演说中常见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全面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语篇特色。   本研究的分析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作者通过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语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该体裁的特定宏观结构。研究发现,大多数就职演说遵循一个特定的语篇模式,通常包括八个常见语步。为了探讨该体裁的语篇特征及建构理据,我们首先阐明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交际目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交际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说服民众采取行动,改变民众态度和信念,加强或削弱民众的态度和信念。为了实现上述交际目的,演说者会在就职演说中采用各种交际策略。本文阐释了演说者是如何巧妙通过对应的语言策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的。   然后,本研究从微观角度并在词汇、句法以及修辞层面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语言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在词汇层面,本研究重点探讨了词类、词语结构以及词汇特征。在句法层面,本研究侧重于分析句子结构、时态等特征。此外,本部分还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出现的一些修辞手段进行了研究分析,如排比、隐喻、押韵等。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修辞手段都是为特定的交际目的服务的,往往体现出特定体裁的文体特征。其中对于隐喻,作者还运用了批评隐喻理论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出现的隐喻现象进行了诠释,从语篇功能及社会功能的角度研究了隐喻的重要作用。本文是从多个角度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进行研究的一个尝试,对特定体裁的语篇分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而作为交流的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
语音作为语言传播的媒介,在人际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学习正确的词汇和语法形式,同时必须很好掌握该语言的发音。良好的语音能使交流更为有效。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但学界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主要关注言语行为本身的构成,忽略了言语行为的实质、核心甚至灵魂——意向或目的。本文通过对J.L.Austin,J.
语用迁移与二语水平的关系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看法:1)学习者的二语水平越高,越不易受母语影响,在使用目的语时出现语用迁移的情况越少,二者呈负相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