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以唐卡文化为例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国情,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论断,开启文化工作的新实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是一个相互交融、不可分离的共同体。中华文化集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一体,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是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的根源。
  文化因自觉而自信,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批判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才能使民族文化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唐卡文化,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美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藏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存。唐卡文化的孕育与发展,是其民族用自己开放包容的胸襟去拥万千优秀文化入怀的过程。唐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要全面、科学、合理,正确认识唐卡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利用的部分,批判继承和鼓励支持其创新可持续发展。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再发展。要复兴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发扬光大,对落后部分进行改进提升。同时利用现代经济社会的热点与高科技去激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唐卡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民族集合各家文化之长与生活生产的智慧所凝结出的精神结晶。唐卡文化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壮大。所以发展唐卡文化亦是发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他文献
敦煌西夏石窟艺术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西夏文化的璀璨明珠,一直被我国乃至于国际学者长期研究,但关于莫高窟西夏早期石窟断代仍然是困扰学术界的大难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长达半个世纪的研究与考证,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更为遗憾的是残酷的战争直接造成西夏的的灭亡,关于西夏的文献也随之销声匿迹,更大的遗憾是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史。  常年来关于莫高窟西夏早期藻井图案研究少之甚少,笔者也对莫高窟西夏早
学位
笪重光,在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领域均有所建树。他的书法风格的突出价值在于不与时风为伍,在清初董其昌书风风靡大江南北之时笪重光能够突破董其昌书风,他的行为在当时是具有代表性的。笪重光之所以能在书法创作上突破清初时风的藩篱,与他的思想观念是有紧密联系的。本文对笪重光的文化背景、书学观念、书法风格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中首先对笪重光的族属进行了研究,然后从其家庭、传记资料、
学位
西夏擦擦是西夏佛教文物中的一个类别,艺术上归属于佛教雕塑中的泥塑门类。从佛教雕塑造像技法的角度,擦擦可分为圆雕型塔擦和浮雕型像擦两个大类,造像题材丰富多样,造型样式变化繁多。西夏擦擦总体上属于藏传佛教文化系统,是西夏藏传佛教的文化遗存。长期以来由于文物收藏零落,出版资料零散,学界少人关注。  见诸考古报道和发掘出土的西夏擦擦,自1908年在黑水城首次发现以后,于1940年代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1
学位
金代的陕西路始于伪齐,终于蒙元代金,该地区历来便是佛教祖庭之?。金代陕西路的佛教问题,既是金代佛教的组成部分,也是金代社会文化的组成内容。金代陕西路佛教类石刻资料中包含大量的助缘人、世俗信众、寺院、僧人及当地佛事活动的记载,为我们窥探金代陕西路佛教提供了许多基础史料。过往相关研究比较分散,多集中于单篇石刻的考释和石窟寺题记造像的研究,对于金代陕西路佛教的整体风貌涉足较少。有鉴于此,文章对金代陕两路
学位
西夏时期佛教兴隆。可以说寺院林立是西夏社会的一个基本情况。因此,研究西夏寺院,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研究以佛教为中心的西夏社会生活。这其中既包括西夏佛教宗派的传布情况,也包括西夏建筑、绘画、印刷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也包括西夏契约借贷、结社共济等经济领域的现象。  过往的研究对西夏寺院的研究还较为分散,主要侧重于对建筑特征或艺术风格,对西夏寺院的完整面貌和分布情况认识较少。有鉴于此,作为这一领域的工具索引和
学位
八塔变是11世纪初伴随宋夏掀起的赴印取经热潮以及《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八大灵塔梵赞》的流传而兴起的佛教经变新样式。八塔变通常以释迦牟尼八塔代表释迦牟尼自降生到入涅槃的八个场景,即树下降生、干佛化现、三道宝阶、猕猴献蜜、初转法轮、调伏醉象、降魔成道、入涅槃八种场景,象征释迦牟尼自诞生、出家、降神、说法、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一生八个重要人生事迹。在一定意义上,它以八相的形式代表了释迦牟尼的一生
学位
党中央历来重视“三农”问题,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题中应有之义,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边疆民族地区多面临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空洞化、人口老龄化等现实问题,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事关广大农民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它经历了千百年风霜的洗礼,逐渐地便形成了众多民族融合的文化大家园。回族是本着本土民族的的身份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众人皆知,少数民族回族是特别信仰伊斯兰教的,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上、风俗上,都秉承着伊斯兰教的要义,因此,回族葬礼的《游坟念诵》与伊斯兰教文化是分不开的。在中国,伊斯兰教之所以渐渐形成了特殊的,且据有双重特点的宗教,是因为伊斯兰教在我国受到了本国国情、儒家思想与文化等
学位
鄂伦春族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其代表性的民间说唱文学“摩苏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形成的。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大、小兴安岭为他们提供了生存环境,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为他们提供了水源,天然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使得鄂伦春人民直到解放初期还过着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因为这独特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以“摩苏昆”作品具有题材众多、内容丰富、质朴简单、生动形象的特点。而近代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各地纷纷打造具备自身文化特点的旅游产业链,行业发展趋势迅猛,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体验当地的生活已经成为旅游者重要的旅游动机。而延边地区具备独具特色的建筑、歌舞、服饰、饮食等丰富多样的朝鲜族文化资源,应利用地区内部地理及文化优势打造朝鲜族民俗文化,建设旅游名地并注重自治州文化资源开发,尤其是朝鲜族“三老人”作为朝鲜族独有的传统戏剧形式,以延边地区方言为基础,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