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而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课程标准》)。这给数学教师指明了行动方向——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所教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思维状态、思维方式、水平、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才会有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才能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出“大众的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与其它学科中的思维相比,数学思维具有特殊性,从某种角度说,人的数学思维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这是数学最广泛的实用性。 本文正是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实证方式,以数学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观察、交流、访谈、调查,通过对获得的材料的解释和分析,来揭示初中生的个性化的思维特点,并制定相应的以优化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由掌握数学事实和技能,转变为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即形成“数学式的思考”,实现研究为实践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