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对污泥热水解及耦合厌氧消化过程中四环素抗性基因的削减影响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5432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抗生素广泛用于人类医疗、农业和畜禽养殖业,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然而,大量的使用使其释放至自然生态系统中,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潜在的生态毒性威胁。更重要的是,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细菌(ARB)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产生和积累。因此,ARGs被定义为一种新型的污染物。由于使用的抗生素将会通过污水系统进入污水处理厂(WWTPs),并易积累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产生的剩余污泥中,因此,剩余污泥是ARGs的重要贮存场所,同时也成为ARGs集中高效去除的关键环节。
  本论文考察了污泥热水解过程操作条件对泥相中四环素抗性基因(TC-ARGs)的影响,不同pH下液相中TC-ARGs的变化情况,以及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过程对TC-ARGs的影响;并从热水解后水热液中有机物含量和污泥胞内胞外物质(蛋白质、多糖和腐殖酸)释放到液相的情况,释放到液相的有机物在不同pH下对液相中ARGs削减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对 ARGs 的削减机理进行了探究。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根据污泥热水解影响因素研究,确定污泥热水解过程最优操作条件是:pH为3,反应温度160 ℃,反应时间为2 h。而且,初始pH值是影响污泥热水解过程中污泥相和液相中TC-ARGs基因丰度削减的重要因素。
  (2)污泥热水解过程中随着微生物细胞的破坏,DNA释放到液相,导致液相中TC-ARGs基因丰度升高,而且在pH=11的条件下会有更多的 TC-ARGs 释放到液相中,pH=3 的条件下释放到液相的TC-ARGs最少。
  (3)不同初始 pH 条件下污泥热水解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胞内和胞外释放出不同数量的有机物(蛋白质、多糖和腐殖酸等);在pH=11的条件下,大量的有机物释放到上清液中,而在pH=3条件下释放的有机物量最少。
  (4)水热液中的多糖、蛋白质以及多糖和蛋白质复合组在不同pH 下对液相中的 ARGs 有复杂的影响,总体上,pH=3 时液相中的ARGs下降幅度最大,而在pH=7和11时液相ARGs去除效果较差,推测可能由于蛋白质和多糖对ARGs的削减有抑制作用;而液相中的美拉德产物对液相中ARGs的削减几乎无影响,且与美拉德产物的浓度也无相关性。同时,通过热水解后的上清液进行验证,证实了酸性条件下存在的有机物对DNA的保护作用较弱,导致液相残留较少的ARGs。此外,在不同初始 pH 条件下污泥热水解前后微生物结构分析表明,热水解后,在酸性条件下破坏TC-ARGs基因的宿主菌较多,导致污泥相中ARGs去除效率较高。
  (5)相比单独地厌氧消化过程,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过程对泥相中的TC-ARGs有更好的削减作用,可见热水解预处理可进一步增强后续厌氧消化过程ARGs的削减;而且在pH=3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时TC-ARGs的削减效果最好,pH=11时削减效果最差。
  (6)厌氧过程中存在泥相的TC-ARGs大量释放到液相的现象,厌氧消化40 d后,对照组液相中含有更高丰度的ARGs,尽管厌氧消化过程热水解污泥的投加会增加液相中ARGs的丰度,但在厌氧消化过程被有效的去除,且在pH=3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时液相含有最低的ARGs。
  (7)污泥厌氧消化后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厌氧消化反应40 d后,相比反应前优势菌种变少,主要包括厚壁菌门( Firmicutes )、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而且已经被报道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均是TC-ARGs的宿主,因此,厌氧消化后这些门的丰度的降低可能引起了TC-ARGs丰度的降低;此外,藤黄色单胞菌属( Luteimonas )、Dechloromonas 属和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也被报道是TC-ARGs的宿主,且这些属水平上的ARGs宿主微生物在pH=3污泥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40 d后相对丰度最低,这表明pH=3的热水解污泥联合厌氧消化对ARGs的削减有更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纺织印染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如以吴江盛泽为代表的纺织重镇已达千亿能级。作为世界上纺织印染行业的领军者,我国对染料有着较大需求。在染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废水产生,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2017年中国水网的报道, 2009~2014年期间,我国每年纺织印染废水排放量约20~23亿吨,而其中偶氮染料废水占比高达60%~70%。偶氮染料废水直接排放至水体,不仅会降低透明
近年来,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水体中频繁被检出,其进入环境后发生的各种环境行为以及对水生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四环素类抗生素因不断输入而在水体中呈现出一种“假持续”的现象,但是其化学结构并不稳定,在水体中可以发生水解、光解等一系列转化反应,产生其它具有环境风险的转化产物。其中,差向四环素类和异四环素类为其主要的转化产物。微藻作为水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在整个水环境食物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位
光催化技术由于温和的反应条件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在环境修复领域展现出日益显著的优越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发展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已经逐步变成光催化技术走向实用性的研究重点。传统光催化剂大部分为粉末状,存在难以回收、二次污染等缺点并严重限制了其应用。为了提高实用性,科研人员陆续开发了以各种刚性材料为载体的负载型或无纺布等光催化剂,然而这些基底材料存在易脆或不能使流动污水通过的局限性。柔性碳纤维布不仅弥补了
学位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中释放出来的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水体污染以及生态破坏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作为一种新兴的降解污染物的手段,光催化反应由于催化降解对象的非选择性、半导体光催化剂的高效性及制备成本的低廉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体净化和能量转换等方面。在众多的光催化剂中,因为物理化学稳定性好、易制备,以及较高的氧化性能力和电子传输能力,ZnO一直被认识是最具有前景的一种光催化剂。但是
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行业之一,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用水量大,排污也多,据统计纺织行业排放废水总量占据工业废水排放比例的 10%左右,COD 的排放总量在各工业行业中排在第 4位,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纺织印染废水占据整个纺织工业废水的 80%,是纺织工业废水的主要部分,其具有色度大,pH 高,多呈碱性,COD 浓度高,可生化性差,难生物降解的特点。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废水
学位
金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优异的催化性能,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其尺寸微小,不仅易发生团聚,也导致后续的分离过程很难实现。研究人员通常将其负载到基底材料上以解决纳米催化剂分离的难题。但这种粉体状的复合催化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往往受限于反应体系的传质效果。针对上述难题,本课题将纳米金催化剂负载到碳材料表面,并基于碳材料优异的成膜性能,制备了具有高效催化活性的连续流微反应器(催化膜
学位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日益严峻,碳捕获和利用技术(CCU)受到了越来越密切地关注。通过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技术(CO2RR)制备工业原料和低碳燃料将会成为缓解以上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CO2RR可以由清洁能源驱动,因此该技术可以将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移到碳平衡能量循环中。在CO2RR过程中,C1产物(甲酸和CO)的产生过程具备较低的电子传递数量和相对快速的动力学特征;另一方面,甲酸是非常具有应用
现如今化石能源损耗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引起的能源告急与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使得人们对新能源的开发提升了关注度,因而研发出新型可持续储能装置刻不容缓。在诸多的储能转换装置中,锌-空气电池因其具有高比能量、高安全性、环境友好及价格低廉等优点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然而锌-空气电池中空气电极一侧的发生需经历氧还原 (ORR) 与氧析出 (OER) 反应——缓慢的动力学反应,该反应涉及复杂的四电子
为了解决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耗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关注。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由于其低工作温度,高能量密度和高能效,环保性,快速启动和长寿命而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然而,用于催化氧还原反应(ORR)使用的铂催化剂成本高,自然储备量少,甲醇中毒易于失活,这严重限制了燃料电池和锌-空气电池的商业化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碳载过渡金属氮掺杂(M-Nx-C)材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是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SO4-·以其氧化能力强、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热活化激活过硫酸盐产生 SO4-·,反应条件温和且简便易操作,能够快速的氧化降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本文选取头孢氨苄(Cefalexin,CFX)、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CFTS)、头孢拉定(Cefradine,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