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抗生素广泛用于人类医疗、农业和畜禽养殖业,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然而,大量的使用使其释放至自然生态系统中,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潜在的生态毒性威胁。更重要的是,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细菌(ARB)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产生和积累。因此,ARGs被定义为一种新型的污染物。由于使用的抗生素将会通过污水系统进入污水处理厂(WWTPs),并易积累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产生的剩余污泥中,因此,剩余污泥是ARGs的重要贮存场所,同时也成为ARGs集中高效去除的关键环节。
本论文考察了污泥热水解过程操作条件对泥相中四环素抗性基因(TC-ARGs)的影响,不同pH下液相中TC-ARGs的变化情况,以及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过程对TC-ARGs的影响;并从热水解后水热液中有机物含量和污泥胞内胞外物质(蛋白质、多糖和腐殖酸)释放到液相的情况,释放到液相的有机物在不同pH下对液相中ARGs削减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对 ARGs 的削减机理进行了探究。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根据污泥热水解影响因素研究,确定污泥热水解过程最优操作条件是:pH为3,反应温度160 ℃,反应时间为2 h。而且,初始pH值是影响污泥热水解过程中污泥相和液相中TC-ARGs基因丰度削减的重要因素。
(2)污泥热水解过程中随着微生物细胞的破坏,DNA释放到液相,导致液相中TC-ARGs基因丰度升高,而且在pH=11的条件下会有更多的 TC-ARGs 释放到液相中,pH=3 的条件下释放到液相的TC-ARGs最少。
(3)不同初始 pH 条件下污泥热水解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胞内和胞外释放出不同数量的有机物(蛋白质、多糖和腐殖酸等);在pH=11的条件下,大量的有机物释放到上清液中,而在pH=3条件下释放的有机物量最少。
(4)水热液中的多糖、蛋白质以及多糖和蛋白质复合组在不同pH 下对液相中的 ARGs 有复杂的影响,总体上,pH=3 时液相中的ARGs下降幅度最大,而在pH=7和11时液相ARGs去除效果较差,推测可能由于蛋白质和多糖对ARGs的削减有抑制作用;而液相中的美拉德产物对液相中ARGs的削减几乎无影响,且与美拉德产物的浓度也无相关性。同时,通过热水解后的上清液进行验证,证实了酸性条件下存在的有机物对DNA的保护作用较弱,导致液相残留较少的ARGs。此外,在不同初始 pH 条件下污泥热水解前后微生物结构分析表明,热水解后,在酸性条件下破坏TC-ARGs基因的宿主菌较多,导致污泥相中ARGs去除效率较高。
(5)相比单独地厌氧消化过程,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过程对泥相中的TC-ARGs有更好的削减作用,可见热水解预处理可进一步增强后续厌氧消化过程ARGs的削减;而且在pH=3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时TC-ARGs的削减效果最好,pH=11时削减效果最差。
(6)厌氧过程中存在泥相的TC-ARGs大量释放到液相的现象,厌氧消化40 d后,对照组液相中含有更高丰度的ARGs,尽管厌氧消化过程热水解污泥的投加会增加液相中ARGs的丰度,但在厌氧消化过程被有效的去除,且在pH=3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时液相含有最低的ARGs。
(7)污泥厌氧消化后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厌氧消化反应40 d后,相比反应前优势菌种变少,主要包括厚壁菌门( Firmicutes )、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而且已经被报道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均是TC-ARGs的宿主,因此,厌氧消化后这些门的丰度的降低可能引起了TC-ARGs丰度的降低;此外,藤黄色单胞菌属( Luteimonas )、Dechloromonas 属和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也被报道是TC-ARGs的宿主,且这些属水平上的ARGs宿主微生物在pH=3污泥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40 d后相对丰度最低,这表明pH=3的热水解污泥联合厌氧消化对ARGs的削减有更好的效果。
本论文考察了污泥热水解过程操作条件对泥相中四环素抗性基因(TC-ARGs)的影响,不同pH下液相中TC-ARGs的变化情况,以及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过程对TC-ARGs的影响;并从热水解后水热液中有机物含量和污泥胞内胞外物质(蛋白质、多糖和腐殖酸)释放到液相的情况,释放到液相的有机物在不同pH下对液相中ARGs削减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对 ARGs 的削减机理进行了探究。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根据污泥热水解影响因素研究,确定污泥热水解过程最优操作条件是:pH为3,反应温度160 ℃,反应时间为2 h。而且,初始pH值是影响污泥热水解过程中污泥相和液相中TC-ARGs基因丰度削减的重要因素。
(2)污泥热水解过程中随着微生物细胞的破坏,DNA释放到液相,导致液相中TC-ARGs基因丰度升高,而且在pH=11的条件下会有更多的 TC-ARGs 释放到液相中,pH=3 的条件下释放到液相的TC-ARGs最少。
(3)不同初始 pH 条件下污泥热水解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胞内和胞外释放出不同数量的有机物(蛋白质、多糖和腐殖酸等);在pH=11的条件下,大量的有机物释放到上清液中,而在pH=3条件下释放的有机物量最少。
(4)水热液中的多糖、蛋白质以及多糖和蛋白质复合组在不同pH 下对液相中的 ARGs 有复杂的影响,总体上,pH=3 时液相中的ARGs下降幅度最大,而在pH=7和11时液相ARGs去除效果较差,推测可能由于蛋白质和多糖对ARGs的削减有抑制作用;而液相中的美拉德产物对液相中ARGs的削减几乎无影响,且与美拉德产物的浓度也无相关性。同时,通过热水解后的上清液进行验证,证实了酸性条件下存在的有机物对DNA的保护作用较弱,导致液相残留较少的ARGs。此外,在不同初始 pH 条件下污泥热水解前后微生物结构分析表明,热水解后,在酸性条件下破坏TC-ARGs基因的宿主菌较多,导致污泥相中ARGs去除效率较高。
(5)相比单独地厌氧消化过程,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过程对泥相中的TC-ARGs有更好的削减作用,可见热水解预处理可进一步增强后续厌氧消化过程ARGs的削减;而且在pH=3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时TC-ARGs的削减效果最好,pH=11时削减效果最差。
(6)厌氧过程中存在泥相的TC-ARGs大量释放到液相的现象,厌氧消化40 d后,对照组液相中含有更高丰度的ARGs,尽管厌氧消化过程热水解污泥的投加会增加液相中ARGs的丰度,但在厌氧消化过程被有效的去除,且在pH=3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时液相含有最低的ARGs。
(7)污泥厌氧消化后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厌氧消化反应40 d后,相比反应前优势菌种变少,主要包括厚壁菌门( Firmicutes )、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而且已经被报道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均是TC-ARGs的宿主,因此,厌氧消化后这些门的丰度的降低可能引起了TC-ARGs丰度的降低;此外,藤黄色单胞菌属( Luteimonas )、Dechloromonas 属和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也被报道是TC-ARGs的宿主,且这些属水平上的ARGs宿主微生物在pH=3污泥热水解联合厌氧消化40 d后相对丰度最低,这表明pH=3的热水解污泥联合厌氧消化对ARGs的削减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