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的问题,人类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给自身造成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环境问题自身就带有科技背景和决策风险的特征,其在产生的过程中具有正负的双面性,环境问题往往也需要经年累月才会被发现。因此,在环境问题具有高度风险性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相继建立起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行防范,我国也不例外。总体来看,我国关于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的问题,人类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给自身造成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环境问题自身就带有科技背景和决策风险的特征,其在产生的过程中具有正负的双面性,环境问题往往也需要经年累月才会被发现。因此,在环境问题具有高度风险性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相继建立起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行防范,我国也不例外。总体来看,我国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可行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仅仅是在部分城市和特殊领域进行试点和设立个别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险种。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和社会中普遍的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有较大不同,虽属商业保险种类,但其实行难度必然大于普通的商业保险。一般来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由于参与主体的特殊性而存在多方面的阻碍。其一在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侵权引起损害,民事赔偿法律制度不健全,进而使得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积极性不高。其二在于,环境风险和污染损害状况需要评估,与其相关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的设置尚不合理,保险公司与企业也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行参与较少。其三在于,环境污染事故往往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一旦发生将面临巨额赔偿,因此也进一步降低了保险公司参与的积极性。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相关学者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也在理论研究以及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更好地建立和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经验。由于环境问题具有两面性以及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产生除了传统侵权法方面的理论欠缺,也具有法经济学方面的原因。故本文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为基础,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环境风险的产生和影响以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产生的法经济学原因。同时,也从法经济学理论的分析和启示下对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设提出优化完善建议。本文的写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概述,由于《民法典》将环境污染责任和生态破坏责任明确为环境责任的两种并列类型,所以文章首先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中可能出现的生态破坏责任和环境污染责任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并明确本文所使用的概念范围;同时分析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功能进行简要介绍,并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实践中的情况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分析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选择四个较为宏观层面角度进行简要说明。第三部分是以法经济学理论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进行分析,首先说明用这一视角分析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以博弈论分析了制度的可行性、环境问题的外部性理论分析了制度的必要性、制度主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有效性标准理论的适用和启示来具体分析这一制度。第四部分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提出完善建议,并根据法经济学理论的相关启示,针对本文提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第一是从凸显制度的正外部性上明确保险内容的设计和完善;第二是提出政策支持的建议,分析如何实现博弈均衡;第三是基于有效标准理论的启示,分析当前我国采取模式选择所需要考虑的法律价值和效率;第四是针对制度实施的风险问题进行约束和防范,在负面结果产生以前将成本强制内部化,起到预防监督作用。
其他文献
公民概念在我国历史宪法文本中有多种词语为表现形式,如“公民”、“国民”、“人民”等。将这些词语均纳入到考察范围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公民概念在我国的起源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并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期,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将我国宪法中公民概念的发展史与特定时期的社会结构和对应的宪法功能结合起来可以分析出公民的三个属性。第一,公民的政治属性。传统中国社会面临着规模与治理技术不匹配的难题,清末在应对外部
深度伪造技术是一种利用深度学习伪造生成图像、音频、视频的内容生成技术。在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引起关注的是在信息时代借助数字媒体传播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但深度伪造技术本身所拥有的应用价值也是不应被忽略的。分析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可能落入的法律的调整范围,将有利于厘清深度伪造技术的自由范围,有助于在立法规制和司法规制过程中获得更清晰的视野。笔者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深度伪造技术中自然人精神性人格权
自2010年量刑规范化改革以来,量刑建议制度就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概括到相对确定,精准化一直都是其改革路径之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出现重新定义了其概念,明确了“确定刑”的提出方式,但是对何为确定刑量刑建议却缺乏明确界定。本文根据理论上该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检察机关的主导作用,结合实务上的案例分析,得出精准量刑建议应当是主刑、附加刑、缓刑都是确定刑的结论。当前量刑建议的提出仍然面临精准度不足、控辩双方理念
2013年《公司法》1进行了修订,并于次年3月开始施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此次改革大幅度减少了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大大提高了资本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市场中掀起一股投资创业的热潮,在客观上激发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活力。但是,现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并不成熟,此次认缴制改革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在资本认缴制度之下,公司的注册
虽然商业保理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应收账款规模的持续增长,我国的商业保理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作为一种新的贸易融资手段,商业保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专项立法和规范指引,实务操作中也面临诸多风险。基于此,本文对商业保理司法审判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研究,除去引言和结语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商业保理的概述。本部分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商业保理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一方面介绍了民
自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8条明确规定了斡旋受贿犯罪以来,学界关于该条文的讨论便从未停止。讨论的主题宏观上集中在斡旋受贿犯罪与其他贿赂犯罪的比较研究、斡旋受贿是否应该独立成罪及本罪的立法模式完善等方面;微观上集中在职务要件的辨析以及谋利要件的界定等方面。然而这些理论研究并未确立一个可以准确指导司法实践的判定标准体系,且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贿赂犯罪的表现形式和犯罪手段愈发多样化,国
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各地方吸引投资和发展经济的金字招牌,营商环境的好坏事关市场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现阶段各地方对于建设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已经形成了目标共识,上至中央下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对营商环境进行优化升级,从而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探寻新的出路。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先行,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用政策制度来助力,营商环境的优化也同样需要立法来保障。鉴于此国务院于2
刑事诉讼活动中,被追诉人与其辩护律师共同组成了辩方,捍卫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作为一方成员,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理应一致对外。但是,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在是否认罪、认何罪的问题上观点不一,甚至截然相反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辩护立场冲突。辩护立场冲突对辩护活动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会使得辩护效果大打折扣。随着我国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推进,辩护立场愈发重要,这一冲突的解决更迫在眉睫。但我国尚未
纵观信息技术发展史,人类社会历经数次信息观念革新和技术突破,从以信息传播途径单向化和范围有限化为特征的Web1.0时代,发展到以信息开放共享、信息制造和传播多结点化为特征的Web2.0时代。如今,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三网融合、通信网络等新兴信息产业与社会改革、经济发展和人文进步深度融合,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以万物智能互联、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为特征的Web3.0时代之大数据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
自上世纪末单位制社会解体后,基层社会向着原子化方向发展,社会矛盾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多发的态势,基层治理过程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和规模显著提高,而传统的治理体制在这一背景下难以应对,基层行政组织担负起管理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向基层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一直处于满负载甚至是超负荷的运行状态。为回应这一难题,网格化治理应运而生,并在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对于网格化治理的研究也日渐兴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