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执政初期,由于内外交困,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内政和外交进行了改革。本文对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进行研究,拟通过对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产生的背景、对外战略的内容及其外交实践,探究其对外战略对苏联内政外交的影响。戈尔巴乔夫把“新思维”作为外交政策的准则,缓和了苏联同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在对美关系上,苏联积极谋求缓和。在核军备竞赛领域中,戈尔巴乔夫认为,没有人能够在核战争中获胜,也不能赢得核军备竞赛。戈尔巴乔夫发动了和平攻势,向美国提出裁军建议,并单方面宣布停止核试验。由于苏联在对外战略上主动让步,苏美停止了持续多年的军备竞赛,并开始裁军和削减战略武器的谈判。在地区冲突上,苏联开始注意改善同邻国的关系,例如在第三世界实行收缩战略,缓和同美国在热点地区的冲突。在欧洲问题上,提出“全欧大厦”的思想,竭力推动在欧洲重建缓和,承认世界的多极化,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是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与其前任相比,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对苏联的内政和外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研究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产生的背景。分析了从列宁和斯大林的外交思想到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的对外战略。苏联对外战略的演变是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产生的理论渊源,戈尔巴乔夫执政初期,苏联内政和外交方面的困境是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产生的现实背景。第二章,阐述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的主要思想内涵,即“新思维”外交政策,并阐述了“新思维”对外战略的外交实践。第三章,通过三个方面来阐述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对苏联内政和外交的影响,即退出军备竞赛对苏联经济结构的影响,戈尔巴乔夫在执政后期寄希望于西方援助对苏联国际地位的影响,以及阿富汗撤军对苏联国际地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