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中国文坛,迟子建是一位来自东北黑土地的特立独行者。创作20余年而不归属于任何流派和文学群体,以独具一格的精神追求和艺术思想独步文坛。贯穿于她的所有创作中的是作家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怀、对人性善的坚守、对人性美的呵护。
本文从迟子建对人性“善”的创作信仰的角度,研究她在不同时期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早期创作致力于构建一个自然与人性和谐统一的“童话”世界,通过对梦中田园的回首来塑造一个自我和人类的精神家园;新世纪以来,面对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的故乡,迟子建开始转向揭示人的精神世界的危机,通过对人性“恶”的焦虑和反抗来呼唤健康美好的人性;近期迟子建“故乡记忆”系列作品在逐渐回归其童话世界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超越,这种超越不仅真实地写出了社会转型期边缘人辛酸的生存图景,还深入探寻支撑他们生活的精神力量,挖掘他们卑微身份中的高贵人性和人格尊严。
最后,文章将进一步探讨迟子建对人性“善”的创作信仰形成的原因:广袤的黑土地孕育出迟子建宽广的胸怀,乡亲们善良宽厚、平和超然的性情影响了迟子建人生观的形成;受俄罗斯文学大师屠格涅夫创作手法和精神气质所感染,迟子建特别注重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探索;传统文化的浸润使迟子建形成了人性本善的生活观和悲天悯人的生活态度;这样,迟子建就以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女性温情的笔触,融化了东北地区这一片冻土,建设起了她温情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