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空交易机制对我国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研究——基于噪声交易理论的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b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31日,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式引入了融资融券交易,打破了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缺乏卖空交易机制的格局。随着卖空交易机制在我国的发展,卖空交易机制与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性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卖空交易机制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路径来影响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依旧成为学术界持续关注的话题。
  本文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卖空交易机制为什么能够影响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探究。其中,本文以噪声交易作为卖空交易机制影响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噪声交易理论体系之上,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首次试点卖空交易的90只融资融券标的股作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以首次试点未被选中为标的股的股票作为对照组,对我国首次推出卖空交易机制时间点前后一年的时期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到卖空交易机制之所以能够实现股票价格发现功能,是因为推出卖空交易机制会降低市场中的噪声交易的结论。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首先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然后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分别去考察卖空交易机制对噪声交易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为我国卖空交易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主要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卖空交易机制与股票市场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做了系统性的总结,其中包括国内外学者对卖空交易机制与资产定价效率、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信息的相关文献的总结以及对噪声交易理论的相关文献做出系统性的总结。
  第三章为理论分析,主要厘清卖空交易机制是如何通过降低噪声交易来实现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因果链条关系,着重讨论与该因果链条关系相关的行为金融理论。
  其中理论分析主要包括卖空交易机制对市场的影响分析、噪声交易对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分析以及卖空交易机制对噪声交易的影响分析三部分。有效市场是一种现实中无法达到的理想状态,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虽然已经颇具一定的规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都是以散户为主,市场缺乏理性的投资理念,因此市场中避免不了噪声交易的存在。一方面,噪声交易的存在会增加证券市场中的摩擦,使得资产在价值发现的过程中,让资产逐渐偏离其内在价值。另一方面,当噪声交易者聚集产生羊群效应并且把知情交易者的行为掩盖了时,会使得资产价格反映市场信息的速度逐渐变慢,降低资产的定价效率。而卖空交易机制的推出能够使悲观投资者的信息在市场中得到释放,并且反映到资产的价格当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声交易者对某些错误信息的聚集,增加理性投资者对市场中正确基础信息的搜寻,使得与资产基础价值相关的有用正确信息能够在资产价格中完全反映出来,从而提高了资产价格中所反映的信息质量,达到提高资产定价效率的目的。
  第四章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本文以我国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交易首次试点的时间为研究的时间点,选取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首次试点运行的90只标的股票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首次推出融资融券交易没有被纳入标的股名单的股票作为对照组,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卖空交易机制对噪声交易的影响及作用,并对实证结果做出了相关经济解释。
  第五章为本文的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稳健性检验主要是从控制变量的选取、实验时刻的选择、重新测度信息传递速度指标以及对比 OLS 回归结果与双重差分模型的回归结果来观察双重差分模型设计的有效性来进行的。
  由于卖空交易机制能否实现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关键取决于市场中的噪声交易是否能降低,因此对噪声交易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的实证分析主要验证了卖空交易机制对噪声交易的影响以及作用。衡量噪声交易的指标主要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股价同步性以及信息传递速度。通常情况下,相比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会掌握更多的信息来对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衡量与评估,机构投资者一般会选择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来进行买入操作,同时抛售价值被高估的股票,即进行低买高卖,这会使得股票能够更为准确地进行定价,从而促使股票的价格向其内在价值趋近。除此之外,机构投资者相比起个人投资者来说,能够更迅速地对市场的信息做出反应,从而提高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的吸收速度,降低市场中的噪声交易。由此本文验证了卖空交易机制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如果卖空交易机制能够降低市场中的噪声交易,那么最后的回归系数应该显著为正。另外,卖空限制会导致市场中的信息含量减少,股票价格无法充分反映负面的私有信息,通常只反映出了市场层面的信息,从而使股票价格更倾向于跟市场同涨同跌,表现出较高的股价同步性。卖空交易机制的推出可以使股票价格反映出市场正负两方面的私有信息,降低了股票价格对市场的同步表现。为此本文也对卖空交易机制是否能够降低股价同步性进行了验证,如果检验结果符合预期假设,说明卖空交易机制是能够降低噪声交易的。最后,由于市场中存在噪声交易,如果股票价格不能及时并且充分地反映出所有信息,那么这些未被反映的信息会在之后的阶段被陆续吸收,从而形成了价格的滞后反应,影响信息传递速度。因此本文也对卖空交易机制对信息传递速度的影响进行了验证,如果卖空交易机制能够降低噪声交易,那么将会加快市场信息在资产价格中的反应速度,减弱价格的滞后反应。
  第六章总结全文,并基于理论假设与实证检验结果的分析为我国卖空交易机制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本文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其他干扰因素进行了控制,独立研究卖空交易机制的推出是否能够降低噪声交易,进而实现我国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结果发现卖空交易机制的推出能够降低噪声交易,具体表现为卖空交易机制的推出能够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降低股价同步性以及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在加入控制变量,人为改变实验发生时刻,重新选择信息传递速度指标来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发现卖空交易机制对噪声交易的影响结果是稳健的,并且通过对比了 OLS 回归结果与双重差分模型的回归结果之后验证了本文所采取的双重差分模型设计是有效的。
  与目前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我国股票市场特殊的制度背景,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噪声交易的角度来研究卖空交易机制影响我国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内在机制和传导过程。另外,我国卖空交易机制采用的渐进式推进模式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实验环境,给实验组与对照组创造了良好的分组条件。除此之外,本文运用的双重差分模型能够有效地对政策以外的其他干扰因素进行排除,能够更加精准地衡量和评估卖空交易机制对噪声交易的影响与作用。本文对卖空交易机制对股票市场产生的效应尤其是对市场中噪声交易的影响做了系统性的分析,这将有利于给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卖空交易机制提供有效经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在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传统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都符合“理性人”的特征,股票价格能够消化市场中的公开信息以及非公开信息,想要长期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是不可能的。但是无论在西方成熟的金融市场还是在我国这种新兴金融市场中,学者们屡次发现各种有悖市场有效性的异象,本文研究的就是众多异象中的一种:盈余公告效应。对盈余公告效应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者试图从投资者非完全理性、交易成本以及套利风险等角
学位
针对20世纪90年代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呈现出的不分红或者少分红的“异象”,中国证监会自2001年起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和分红有关的监管政策即所谓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受这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影响,我国进行现金分红的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在2001年已经达到57.59%,在2011年至2015年间更是维持在 70%以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发放现金股利来回馈投资者。  针对现金股利的发放所产生的影响,学者
IPO 异象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焦点,其中企业上市当年业绩变脸问题也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同样也存在业绩变脸现象。针对这一异象,国内学者已从政治关联、发审委联系、风险资本退出、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解释。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企业自身属性或者外部联系来找到 IPO 后企业业绩变脸的原因,然而对企业在上市前的生产经营销售活动缺少关注,这也给本文留下了创作空间。本文试图从企业在准
学位
目前学术界对于股票市场联动现象的关注更多集中于市场联动和行业联动,而除了市场因素和行业因素外,地理因素也会对股票收益间的联动性造成影响。我国学术界对股票收益的地域性联动进行研究时,对于公司层面的微观因素关注较多,较少对地区层面的经济因素进行深入地分析。因此,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地区经济基本面和地区经济特征两方面进行考虑,试图探究哪些省级层面的宏观经济变量会对
学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深陷泥潭,许多银行遭遇严重的资本不足,濒临破产,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资本监管的高度重视。自危机后,各国开始着手资本监管的改革。世界金融监管改革的重心更多地朝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银行资本监管上倾斜。在这样的世界金融环境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也高度关注银行资本风险,监管当局按照“资本质量和资本数量并重的原则”持续强化银行资本监管,陆续颁布了《商业银行资
学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使得全球金融体系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金融体系失衡已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各国央行意识到在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只关注价格稳定或者产出稳定并不足以实现金融稳定,必须重视对金融失衡的管控,以降低经济出现大波动的风险。因此研究纳入金融失衡指数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根据尤金·法码(Eugene F.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依赖于不同层次的信息,包括历史证券价格的信息、公开信息以及私有信息,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效率的核心就在于对信息的定价。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仍以财务会计报表作为最主要的形式,向外传递公司有关经营质量和经营成果的信息。随着各利益相关者对多元化信息需求的日益提升,财务信息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上市公司各利益相关方(股东、债
学位
过去40年间,中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历经沧桑巨变,2015年年末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伴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作为其基础设施之一的中国评级行业也经历着高速的成长。但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仍然伴随着诸如发行人付费模式、多重监管存在盲区、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不完善、尽职调查程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导致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投资者之间缺乏公信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开放,国内国际投
学位
信贷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形式。近年来因为整体经济结构变化和不断增加的经济下行压力,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受到明显冲击,各类信贷风险事件频发。同时,我国银行业开始加速市场化改革,过去商业银行依靠存贷利差被动获取收益的局面将消失,银行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信贷资产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信贷规模和信贷资产组合配置的管理,在当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依靠信贷规模扩张的发展模
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是近代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西方学者对于大萧条的研究一直经久不衰,都试图对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做出合理解释。伯南克认为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是导致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而中国当时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实行银本位制的大国是否受到大萧条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大萧条又是如何影响中国的以及影响的程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在1934年爆发白银危机,白银危机的发生是否与大萧条有关也引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