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盛唐是中国古代文人干谒活动最为兴盛的时期,其取士和选官制度的流程和特点为文人干谒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干谒目的的不同,初盛唐时期的文人干谒活动大致可分为与科举考试相关的干谒和与授官和调选相关的干谒两大类,其中与科举考试相关的干谒包括与常科考试相关的干谒和与制举考试相关的干谒;与授官和调选相关的干谒包括与守选和铨选相关的干谒、与荐举相关的干谒以及与入幕相关的干谒,每种干谒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由于不同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政策各不相同,文人干谒活动的兴盛程度和特点也有其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唐代初期国家各项制度尚不完善,“勋亲固位”的观念较重,因此文人干谒活动较少,类型也较单一;到了武后实际掌权时期,朝廷大量起用新进之才,激发了大批文人干谒入仕的热情,唐初的荐士风气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唐玄宗统治时期,朝野上下逐渐形成了“荐贤为至公之道”的观念,文人干谒达到空前兴盛。初盛唐干谒诗与干谒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上都展现了初盛唐时期独特的精神风貌。初盛唐文人的干谒活动呈现出多种姿态,文人们干谒时的心态也各异,反映在他们的干谒诗与干谒文中,内容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强烈自信与狂放不羁、矛盾徘徊与苦闷压抑、委婉含蓄与不卑不亢、奉承吹捧与卑躬屈膝。初盛唐文人干谒活动蔚然成风,对干谒诗文乃至其它题材诗文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诗歌方面,初盛唐文人干谒带动了边塞题材、山水题材和咏物题材的诗歌的发展,对诗歌艺术手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文方面,初盛唐文人干谒促进了唐代文体文风改革,形式上由骈入散,内容上一改六朝绮靡柔美的文风,为散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由于功利目的的驱使,文人干谒也对诗文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产生了一些面目雷同、哗众取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