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that语迹效应实证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1370947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at语迹效应一直是传统句法学和现代句法学的研究热点。以往研究大多侧重于解释该效应本身的不对称结构,而对该效应的实证研究却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就中国英语学习者长距离wh-问句中“that语迹效应(that-t effect)”的习得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为今后的实证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数据结果能使我们深入了解二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特征,检验普遍语法的可及性,并解释一语和二语者使用that偏好模式不同的原因。本文探讨以下四个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that语迹效应时,是否存在习得顺序和加工难易度的不对称?(2)不同的语言水平是否会影响这种不对称现象?(3)语言水平和句型结构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效应?(4)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that的偏好模式和一语者的偏好模式有什么不同?出现这种偏好模式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共有两个实验:语法判断测试和口语产出实验。语法判断任务是为了验证研究问题1-3,口语产出实验是为了验证研究问题4。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和研究生组四组受试共120人参加语法判断测试。英语分别为一语和二语的受试共60人,通过网上在线测试,完成口语产出实验。实验结果通过SPSS.17.0进行处理。结果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that语迹效应时存在不对称现象。从习得先后顺序上看,中国二语学习者习得that语迹效应的时间较晚,学习阶段主要集中在高中到大学;从加工难易度上看,我们发现,较之另外两种语迹成分为宾语(CT)和状语(AT)的wh-问句,主语语迹的句子(ST)加工难度更大。(2)语言水平会影响不对称现象。语言水平的影响:语言水平较低的初中组和高中组之间,显著性差异大,不对称现象明显;而语言水平较高的两组受试之间,大学组和研究生组差异减小,不对称现象减弱直至消失。句型结构的影响:无论受试的英语水平高还是低,句型结构都会影响这种不对称现象。同一语言水平组内部,受试在三种句型上的表现为:AT>ST,CT>ST(>表示优于)。(3)数据显示,语言水平和句型结构之间存在交互效应。二者的共同作用是不对称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4)中国二语学习者使用标句词that的偏好模式与一语者不同。二语者使用that的偏好模式更加多样,且二语者更倾向于过度使用that,这样的情况一语者却很少出现。本文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普遍语法的可及性,并用浅层结构假说解释了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以及二语者过度使用that的原因。数据能更好地揭示二语者的中介语特征,并为今后的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Android系统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市场最主流的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其通信模型,即组件间通信(ICC),该
本报告是关于美国环保署的施政演讲的英汉模拟口译项目报告。笔者通过对该项目的翻译过程和译文案例的分析,重点探讨小型口译项目中译者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何进行口译前的
《社会历史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ontexts)一书正是朱迪丝.N.马丁和托马斯.K.中山为跨文化研究领域注入的新鲜血液。笔者所选的翻译章节是
本研究主要探究隐喻构建论点的语篇功能。认知语言学领域内的语篇研究揭示了隐喻具有强大的阐释力。然而,关于隐喻如何构建语篇中的论点(或论证)的专门论述却十分鲜见,本研究
阐述了我国近年来发育成长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本质内涵.和其对于我国现代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提出农机服务产业化这种农业分工专业化的路子,是既符合我国
目的 研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围术期中心静脉压(CVP)和动脉血压监测(ART)等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围术期液体治疗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重度子痫前期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
为了提高大规模池塘养殖水体的生态指标,采用CC2530芯片构建了网状ZigBee网络,实现了Coordinator节点的组建网络功能和与PC机的通信功能,Router节点实现了对池塘水体温度、溶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典型ACS症状入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36例作
<正> 长篇小说《臣仆》的作者亨利希·曼(1871——1950)是德国近代文坛上一位卓越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以批判资产阶级社会,暴露法西斯的反动本质,揭
对OPAC研究中所提出的改进建议进行了评述,归纳出三种方法:增加主题检索途径,改进书目记录,如增补目次和书后索引再结合自动截断等;增加检索手段,改进检索性能,如加权、反频率排列、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