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以湖北省秭归县“幸福村落”为例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到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党和中央一直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在政府主导下,农村社区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然而,在许多贫困农村,在政府主导和动员社区建设的激情过后,社区建设发展便止步不前,社区建设的活力和动力严重不足,进而导致农村社区治理陷入崩溃的边缘。而理应作为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主体的农村公民,却在参与农村社区治理中遭遇一些问题:由于政府行政指令主导社区建设,政府掌控社区建设的全部,致使公民在某种程度被排斥在社区建设的主体之外;有些农村社区经过“合村并组”之后,社区边界不尽合理,公民参与缺乏相应的文化、利益基础;在社区建设的考评和资金等保障机制方面,公民难以有效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力和动力缺乏;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公民参与存在着体制性障碍,参与途径的数量与质量低下,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参与意识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致使农村整体参与程度不高,农村社区建设中公民参与严重缺缺位,阻碍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  本文以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作为宏观理论视角,对秭归县“幸福村落”建设的动因、具体实施、成效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秭归县农村社区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公民参与不足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国家与社区以及社区的构成主体村民等多种主体在社区层面的合作互动。通过政府引进制度和政策,减少直接行政干预,实现政府对公民参与的引导;把社区划分为村落,在重塑地域边界、构建利益共同体、营造文化舆论环境的基础上,夯实公民参与的基础;同时,优化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并在村落建立以乡村精英为组织成员的村落理事会,以村落理事会推动村民参与的组织化,以事件为导向、精英示范带动,实现公民实质性参与。通过实质性参与,公民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社会治理水平得到提升。“幸福村落”建设,是政府、社区、社区精英、普通公民共同参与的社区建设,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在微观社区层面的应用,是对参与式发展理论本土化研究的补充。“幸福村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其在实际中仍然存在些许问题。村落理事会与村委会关系问题,农村社区精英“外流”的问题,公共资源输入的可持续性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公民参与产生消极影响,而且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中,这就需要从增强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培养公民参与主体以及整合社区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等方面来完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推动农村社区长效发展。  秭归县“幸福村落”建设不仅改善了秭归地区的农村社区治理水平,而且对其他地区也有借鉴的启示意义:在农村社区中,应该挖掘和培育社区内部利益纽带,以利益激发公民参与热情;合理划定参与范围,夯实公民参与基础;拓宽参与渠道和优化参与方式,提高公民参与质量。但是,秭归的建设经验只具有参考价值,而在具体的社区建设中应该注重因地制宜,多元化社区治理的具体形式。
其他文献
期刊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好动、好奇、注意力极易转移,"亲师性"强,因此,在教学中管理学生是一个重要环节。
教育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智慧技能,而且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引导他们会如何学习。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是认知策略的获得与改进。就初中英语学习而言,除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主旨。
佛山作为铝材、陶瓷、家电、家具等传统产业的工业重镇,现正面临产业升级的需要,佛山正向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工业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转型。而游艇产业的产业链主要包含游
公用事业的发展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完善城市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政企不分、垄断经营的政府管制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导致中国公用事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和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老师都在努力探索,本文就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对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进行探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越来越稀缺。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改革水权制度。通过水权市场实现水资源的配置,以提高利用效率。2002年初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
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现行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相差较远。这种现象追根究底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低效有着密切的关
现在信息社会已为大家公认,知识经济也成共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世纪交替修订的数学教学大纲和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