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公司成长性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_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月1日,新《证券法》开始施行,其对场外市场限制的消除,为场外市场的发展扫除了法律上的障碍。随后,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开始试运行。作为场外市场建设的试点,新三板市场上的挂牌公司一直局限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但自成立以来,新三板一直谋求扩容而最终成为全国性的场外市场,并为之作了各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其中就包括09年对规则体系的大修订;各大证券公司也积极响应,从各个方面为其扩容进行相应的准备,并在2011年引发了对有可能进入扩容名单的众多高科技园区的优质企业的争夺战,业内用“跑马圈地”来形容。但就在各方从各个方面做足了准备,积极等待政策上的通行时,新三板扩容方案却在2011年9月和10月被国务院数次否决;然后在2012年1月,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提出场外市场建设要以柜台市场为基础,体现出场外市场建设政策层面思路的变化;继而2012年2月,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召集部分券商研讨场外市场建设的会议上,传出新三板扩容会被推倒重来的可能。无论新三板扩容最终是否能够真正实行,新三板作为场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场外市场建设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容忽视的。并且,我深信新三板在未来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三板致力于为处于成长期甚至初创期的非上市非公众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要求挂牌公司必须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拥有完全所有权或排他性使用权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并对拟挂牌公司进行严格的筛选。这促使新三板成功挂牌的公司整体上都很重视技术的研发和研发人才的培育,体现出明显的高新技术特征并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整体上体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新三板对拟上市公司的高科技及高成长性高度重视,但挂牌条件和发行条件相对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则较为宽松,这是由其作为资本市场的底层和为初创及成长型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平台的定位决定的。这些使新三板挂牌企业整体上体现出高科技、高成长性的同时,也有着整体规模较小、风险较大等特点。
  新三板挂牌公司,大多处于初创期或者成长期,需要不断的吸收新的资金的投入来支持其发展,并且其发展还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因而,新三板挂牌公司对投资者的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成长性。这导致对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成长性的评价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客观存在着的以下情况,导致对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成长性的准确判断并不容易:
  A、这些公司分布于各个行业,对其成长性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的作用大小、方式都有所不同。这给研究者对各个公司的成长性因素的识别和度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也要求研究者对相关行业、公司有深入的研究和密切的跟踪,必要时,需要借鉴专家的意见。
  B、这些公司处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之中,而且其本身也在发生着动态的变化。这导致研究者对公司的成长性的原有评价,可能不能反映公司变化后的真实状况。
  C、研究者本身所具备的研究能力、所能动用的资源,也是有限,且处于变化之中的。
  鉴于以上情况,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循环的、自适应调整的综合评价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思想在于,根据所拥有的基础性资料和自身的能力,构建成长性评价体系,选择成长性评价指标,对其进行初始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密切的监控和反馈;当发现足以改变对企业成长性的评价的变化时,对基础性资料进行更新,然后开始新一轮的评价。这个系统在评价过程上表现出循环性;针对外界变化上,表现出自适应调整性和开放性;对结果的密切监控和反馈中,体现出动态和系统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对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规范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成长性综合评价自适应循环系统;并在基础性资料受限的情况下,对新三板样本公司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并运用突变级数法进行了成长性综合评价,以此展示成长性综合评价自适应循环系统的运行机理。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主要在以下两点有所创新:
  A、在成长性综合评价这一研究课题中,提出了循环、自适应的系统性评价企业成长性的思想,据所阅读的文献,这是一种新的探索。
  B、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对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规范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三板公司成长性综合评价自适应循环系统;并通过对样本公司的成长性综合评价对这一系统的运行进行展示。
其他文献
随着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逐步实施,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接着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从此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有了法律依据和实践环境,其运作也逐渐走向规范,改革后的全流通股权结构彻底解决了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问题。公司业绩提升,股价上涨成为所有股东的一致希望,这样的股权治理结构也为A
学位
经过10年酝酿,创业板终于在2009年10月23日开板,并在10月30日迎来首批28家公司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交易。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共有281家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为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打开了资本融资的大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创业板公司上市时候的高市盈率、高股价和高超募资金备受争议,众多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管在上市后不久就辞职,不免让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有所担忧;而且随
股票回购作为一种常用的金融工具,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美国在1982年通过了10b-18法案,该法案就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进行了详细规范,使股票回购有章可循。至此以后,股票回购在美国市场上快速发展,到1999年上市公司用于股票回购的金额首次超过了现金股利。在美国的示范效应下,世界上其它国家也纷纷逐渐放开了对股票回购的限制,股票回购在加拿大、英国、我国香港、日本等证券市场上也
学位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初具规模,无论是发行期数、发行规模,还是债券品种、市场结构,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债券融资因其特有的发行优势及目前其他市场的低迷,债券市场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时代”。而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分税制改革在促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积极性的同时,也将地方政府置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中国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需要
学位
有效市场理论是现代金融及投资学理论的重要基石。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一个有效证券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价格完全反应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并且每一种金融资产的价格都等于其基本价值,投资者无法通过既有信息获取超额回报。在Fama提出有效市场理论的第一个十年,有效市场理论获得了极大成功,大量的经验检验方面的证据为有效市场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效市场理论在理论基础、经验检验两方面都遭受
学位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票均衡价格已经充分、准确地反应了现有的公开信息,按照这个进行逻辑推理,如果两个交易方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其他信息,两者之间的交易不会引起股价的波动,这也就意味着股票的需求曲线是完全具有弹性的。Shleifer(1986)对此提出了疑问:S&P500的指数样本股调整不具有任何的信息含量,但是样本股调整在公告日当天却获得了超额收益,他认为这是有效市场的一个悖论。指数效应的研究也就开始于此
学位
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股东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自由进行交易,只有当他们的持股比例达到某一限值时才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因此,国外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上市公司股东增持行为。而就国内而言,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股本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不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自由流通,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只是一种偶发的现象,而股权分置时期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主要也是为了兑现股改承诺而被动增持。直至2008年股市
学位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让中国资本市场变的更加的完善和有效,同时对股利分配政策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股利分配政策中的高送转问题,通过金融学的视角对上证市场、深证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在“高送转”信息披露前后股价的异常波动进行分析和对比,试图找到三者的异同点,并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
学位
现代金融学理论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基础上,在形成理论的过程中,做条件的简化或者加强是很有意义的,但在现实中这些条件也许根本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但与做出的假设有相当大的不同,从而导致结论南辕北辙。正是这些现实的因素要求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用更理性和贴近实际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行为金融学理论,试图从这些假设条件的另外一些角度,来研究金融学问题,并且得出了一些完全不同的而且有趣的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