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后高送转公告日价格效应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axfdsrf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让中国资本市场变的更加的完善和有效,同时对股利分配政策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股利分配政策中的高送转问题,通过金融学的视角对上证市场、深证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在“高送转”信息披露前后股价的异常波动进行分析和对比,试图找到三者的异同点,并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如下的现象:
  (1)二个市场中都发现,在高送转方案公告日后有明显的平均超额收益的降低。
  (2)从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CAAR)来看,上证市场和深证主板市场在高送转公告日以后有明显的平均累计负收益率存在,而创业板市场却是明显的正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
  (3)创业板市场在事件公告日前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大于事件公告日以后的平均超额收益率。
  (4)深证主板市场和上证市场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相比,公告日前的甲均累计收益率较小的现象。
  对以上现象的解释本文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1)首先针对高送转公告日后有明显的平均超额收益率的降低。这点说明高送转方案的“见光死”的现象。即高送转方案在公告口之前或许有超额的收益率的存在,但是在公告日之后投资者就会纷纷抛售股票,使股票价格收益率迅速降低。原因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高送转事件投资者信心不足。高送转事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利好事件,从信号传递理论来讲,是上市公司给投资者一个公司运营良好,发展迅速的信号。但是现实中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提升股价,或者为了一些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在公司的实际情况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推行高送转的股利政策以吸引投资者眼球。没有业绩和投资渠道支撑的高股利政策是不会得到投资者认可的,在公告日之时也就是公司股价跌落之日。
  其次,由于高送转消息的提前泄漏。由于高送转的股利方案在预案公告日就已经出现,而且现在许多的上市公司都是一股独大,一般的红利公告的预案都能在股东大会得到通过,所有投资者就能够提前购入股票,同时在公告日卖出,以获得超额收益。更有甚者,由于公司政策的提前泄密,在预案公告日之前就有投资者获得信息,提前布局,在公告之日卖出股票。
  所以在三个市场的分析得到在高送转公告日会出现高送转公告日出现明显的平均超额收益率降低的现象。
  (2)针对深证主板市场和上证市场上平均累计超额收益为负值,而创业板市场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为正值的现象。做以下几点解释:
  首先,在深证主板市场和上证市场上平均累计超额收益为负值,说明了高送转公告“见光死”的现象,上面已经对这点进行了解释,在此不再累赘。
  其次,创业板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为正值的现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第一,与上证市场和深证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成立时间较晚。中国创业板的正式上市时间为2009年10月30日,相对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16日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1年4月来讲,晚了将近20年的时间。在这20年里上证市场和深证主板市场上的很多公司进行过很多次的送配政策,公司规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每股收益也相对比较低。这样来讲创业板的公司在进行“高送转”方案时就会更加的吸引投资者,其所得到相对每股收益比上证市场和深证主板市场要高的多。
  第二,和上证市场、深证主板市场相比,中国创业板市场上所上市的公司大多是高科技公司,所处的行业大部分是朝阳产业,其具有较高的成长性,这种高成长性使得投资者对其有更高的期望,同时为风险资本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在这类公司中可能出现以后行业中的巨头,像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上就出现了微软,苹果电脑、英特尔,亚马逊等世界著名的上市公司。同样在中国的创业板市场上,由于其低门槛的准入条件,严要求的运作方式,给了中国很多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个好的融资机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在这些上市的中小企业中,很可能就会出现以后中国的“微软”,这些给了投资者很大的想象空间,为了获得高收益,投资者更加愿意投资于创业板的股票。
  第三,创业板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初由于投资者的追捧,很多获得了超募资金,这部分超募资金的原因,其股价在高送股转的消息下获得超额的收益也是可以理解的。
  (3)对于创业板市场在高送转公告日前的平均超额收益率高于公告日后平均超额收益率的现象。可以理解为在公告日前很多的投资者已经提前买进股票,公告日后获利回吐,导致高送转公告日后的平均超额收益率的值低于公告日前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同时可以看出在事件日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还是有所上升,这点说明投资者对创业板的热捧。和上证市场,深证主板市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创业板市场的成立对投资者来说参与热情极高,对于高送转题材也是倍加关注,这样就造成了投资者对创业板高送转题材的过度的追求。由于创业板市场是个新兴市场,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盈利性和风险性并存,希望投资者能够在投资时注重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而非盲目投资。
  (4)对于上证市场中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高于深证主板市场的现象,通过两个市场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的分析得到上证市场中的企业的规模普遍大于深证主板市场,而规模较小的企业的代理风险较大,容易被一些机构或者个人股票投资者控制,投资者对其信任程度较低,所以出现深证主板市场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劣于上证市场的现象。
  本文从内容上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论文的结构安排及和研究中需要解释的相关概念。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让中国股票市场实现了“全流通”,同时创业板市场的成功设立也为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了渠道,中国资本市场更加的完善。通过对上证市场、深证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高送转股利分配行为的分析来研究中国市场有效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是相关理论的演变过程及现阶段国内外关于股利政策和高送转效应的文献回顾、归纳和总结。理论包括传统股利政策理论和现代股利政策理论。其中传统股利政策理论包括:“一鸟在手”理论、MM股利无关论及税差理论三个理论学派;现代股利政策理论作为传统股利政策理论的发展包括:信号传递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同时本文还对行为金融学在股利政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主要包括股利迎合理论、心理帐户理论、后悔厌恶理论和自我控制理论。然后本文就国内外关于股利政策和高送转的相关研究分别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是对高送转公告的实证研究。首先对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然后通过事件研究法分别对中国上证市场、深证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高送转公告日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高送转事件公告日前后公司平均超额收益率和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在三个市场中的反应有显著的差异。在上证市场中高送转事件公告日前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值,而在公告日之后即变为负值,且变动幅度很大;在深证主板市场中在公告日同样有负的显著的平均超额收益和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的出现,窗口期内公告日后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值一直在减小,和上证不同点在于公告日前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也为负值,只是比公告日后的值大,且其变动幅度不大;创业板市场的高送转事件公告日和前两个市场的反应差距很大。在公告日前8天开始其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有显著增大的趋势,在公告日增长趋势趋于平稳,随后的窗口期的增长幅度不大。由于创业板市场成立于2009年10月,为了避免市场因素的影响,本文又采用2009年10月23日-2010年12月31日在上证市场和深证主板市场的高送转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相应的市场走势大致相同,市场因素对事件公告日的影响较小。然后文章对出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第四章为启示和总结。本文分别从市场、投资和监管方面进行了启示和总结。首先是市场方面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的敏感性加强,投资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善、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市场逐渐成熟的特点;然后在投资方面作者对个人投资者提出更多的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高自身的宏观分析能力和行业公司的分析能力,做到以长远的眼光进行投资,而不是对某一现象进行炒作,在投资中有自身的投资理念,而不是盲目跟风的投资建议;最后在市场监管方面,本文提出在机构投资者、私募基金和大股东监管方面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文字的结尾部分说明的本文的研究局限性,主要有1.在高送转的研究中,本文侧重于股利公告日的事件进行分析,而没有对预案公告日和除权除息日这两个意义重大的事件进行分析,对于解释高送转现象不够全面。2.由于作者的经验、阅历和知识水平的约束,可能在对数据的分析和现象的解释方面不够充分。3.在创业板的研究中由于样本数量太少的原因,可能造成结果偏离事件的真实反应。
其他文献
与股票收益率相关的研究文献国内外有很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均值回复现象的实证检验和理论解释。不少学者通过实证检验都证实了股票收益率均值回复现象的存在,但在不同的情况下显著程度不同。具有极端市盈率的股票的收益率均值回复往往表现的更加显著。但是,对均值回复的理论解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者认为均值回复现象可以在有效市场的理论框架下得到解释,均值回复的发生是由于基本面的变化。另有一些学者认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关注新股上市首日的价格行为问题,并且国外的研究学者已经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格远远高于该股票在一级市场中的发行价格。这样,准备申购新股的投资者就会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超额收益。在随后的新股发行市场的研究中,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将新股发行的高初始收益率问题、新股长期弱势表现以及热门股市场现象看成是IPO研究领域的三大热点问题。  按照国
学位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采取大股东增持的数量显著增多,在此之前大股东增持现象寥寥无几。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同股同价后,资本市场的运行更有效率。大股东所持股份获得了流通权,大股东的获利机制发生巨大变化,通过二级市场获取资本利得将成为其主要的获利方式。同时,在实践中监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大股东增持的合法进行。至此,大股东增持成为一种公开、普遍、规范的资本市场现
学位
随着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逐步实施,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接着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从此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有了法律依据和实践环境,其运作也逐渐走向规范,改革后的全流通股权结构彻底解决了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问题。公司业绩提升,股价上涨成为所有股东的一致希望,这样的股权治理结构也为A
学位
经过10年酝酿,创业板终于在2009年10月23日开板,并在10月30日迎来首批28家公司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交易。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共有281家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为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打开了资本融资的大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创业板公司上市时候的高市盈率、高股价和高超募资金备受争议,众多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管在上市后不久就辞职,不免让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有所担忧;而且随
股票回购作为一种常用的金融工具,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美国在1982年通过了10b-18法案,该法案就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进行了详细规范,使股票回购有章可循。至此以后,股票回购在美国市场上快速发展,到1999年上市公司用于股票回购的金额首次超过了现金股利。在美国的示范效应下,世界上其它国家也纷纷逐渐放开了对股票回购的限制,股票回购在加拿大、英国、我国香港、日本等证券市场上也
学位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初具规模,无论是发行期数、发行规模,还是债券品种、市场结构,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债券融资因其特有的发行优势及目前其他市场的低迷,债券市场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时代”。而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分税制改革在促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积极性的同时,也将地方政府置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中国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需要
学位
有效市场理论是现代金融及投资学理论的重要基石。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一个有效证券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价格完全反应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并且每一种金融资产的价格都等于其基本价值,投资者无法通过既有信息获取超额回报。在Fama提出有效市场理论的第一个十年,有效市场理论获得了极大成功,大量的经验检验方面的证据为有效市场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效市场理论在理论基础、经验检验两方面都遭受
学位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票均衡价格已经充分、准确地反应了现有的公开信息,按照这个进行逻辑推理,如果两个交易方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其他信息,两者之间的交易不会引起股价的波动,这也就意味着股票的需求曲线是完全具有弹性的。Shleifer(1986)对此提出了疑问:S&P500的指数样本股调整不具有任何的信息含量,但是样本股调整在公告日当天却获得了超额收益,他认为这是有效市场的一个悖论。指数效应的研究也就开始于此
学位
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股东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自由进行交易,只有当他们的持股比例达到某一限值时才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因此,国外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上市公司股东增持行为。而就国内而言,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股本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不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自由流通,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只是一种偶发的现象,而股权分置时期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主要也是为了兑现股改承诺而被动增持。直至2008年股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