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铜抗菌不锈钢在厌氧微生物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铜抗菌不锈钢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金属材料,在保留不锈钢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其表面还具有优异的抑制微生物生物被膜活性的功能,可大幅降低微生物引发的感染与腐蚀的风险,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含铜抗菌不锈钢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对于不同的应用环境,对抗菌不锈钢抑制生物被膜的需求也大相径庭,特别是在微生物可通过直接机制对材料进行腐蚀的厌氧环境中,期待抗菌不锈钢发挥出更强的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因此,本文针对于对含铜抗菌不锈钢要求苛刻的口腔与海洋厌氧环境开展模拟研究,以两种厌氧环境中典型微生物(变形链球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各自引起的微生物腐蚀机制为切入点,利用含铜抗菌不锈钢解决在典型环境中应用的304奥氏体不锈钢和2205双相不锈钢面临的微生物腐蚀问题,并分析相关机制。所获得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在模拟口腔环境中,以304不锈钢为对照材料,通过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被膜观察,研究304-Cu不锈钢对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电化学测试、腐蚀形貌观察、腐蚀产物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耐变形链球菌微生物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04-Cu不锈钢对表面附着的变形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表现出优异的抑制效果;304-Cu不锈钢在含有变形链球菌的模拟唾液中表现出比304更低的腐蚀倾向;从应用角度分析,304-Cu抗菌不锈钢作为口腔生物材料,无论是短期或是长期服役,均能有效降低变形链球菌致龋与材料发生腐蚀的风险,在口腔临床医学中具备应用潜力。(2)通过模拟海洋环境中由硫酸盐还原菌代谢导致的产氢现象,找出细菌诱发材料氢脆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对2205、2205-Cu、2205-Cu-Ce双相不锈钢进行各种制度的时效处理,在避免有害相析出的同时,使含铜双相不锈钢中的富铜相均匀析出。通过组织观察、海水电化学测试、慢应变速率拉伸等实验,发现在富铜相保护下的显微组织具备优异的抗氢脆性能。其中,650℃/3h时效后的2205-Cu具备最优的抗氢脆和耐海水腐蚀的综合性能,这是由于含铜双相不锈钢在这一时效制度下不但无有害相析出,且在铁素体基体中弥散析出纳米富铜相,其作为不可逆氢陷阱(激活能为72.5 kJ/mol),可有效降低氢在基体中的扩散速率,增强材料的抗氢脆性能。(3)通过模拟时效处理后的2205、2205-Cu、2205-Cu-Ce双相不锈钢在真实海洋硫酸盐还原菌环境中的服役条件,研究三种双相不锈钢在弹性静载荷下的耐硫酸盐还原菌的腐蚀能力。对三种双相不锈钢在服役周期结束时的表面生物被膜、腐蚀形貌、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观察,并对材料的耐腐蚀和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合理的合金成分设计与热处理制度,2205-Cu-Ce双相不锈钢不但表面对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被膜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其基体中析出的富铜相也可避免生物H2S对材料造成力学损失。材料兼具的抗菌表面与抗氢基体,可抑制其在苛刻海洋环境中服役时硫酸盐还原菌造成的微生物腐蚀,有效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的服役安全性,为抗菌不锈钢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对近邻星系的观测表明超大质量黑洞广泛存在于大质量星系的中心,而黑洞质量(MBH)与核球质量(Mbulge)之间紧致的标度关系表明黑洞的增长与其宿主星系的演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而,黑洞吸积是如何触发的,这个过程与星系的性质有什么关联,黑洞的反馈作用对星系的演化有什么影响,两者之间紧密的相关性是如何建立的,星系并合在此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仍然没有定论。围绕这些问题,本文对高度遮蔽活动星系核(
学位
随着交通运输、航天航空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碰撞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愈发得到重视。智能电子元件的应用、新能源技术的普及以及各类新技术、新场景的涌现,也对结构在碰撞中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结构的吸能特性研究和耐撞性设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薄壁管结构在轴向压缩下表现出的渐进屈曲变形使其可以吸收大量能量,也使其可以维持较为稳定的承载力,作为吸能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很多学者对薄壁管结构进行优化
学位
引力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宇宙的途径,它为检验引力理论、研究引力现象的物理规律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频段,通过引力波这一有力工具对不同的引力理论进行了检验。我们的讨论包括:使用来自地面探测器的真实数据通过Bayesian方法对Lorentz对称性以及标量张量理论的检验;关于未来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对屏蔽机制模型限制能力的预测性研究;通过脉冲星计时阵列对非
学位
信息时代创造的各种奇迹离不开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半导体行业的每次重大突破,几乎都会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等领域带来巨大升级。而另一方面,半导体技术的革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科学的发展。自石墨烯的发现以来,二维材料独特的结构及其各种奇特的性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有别于传统材料晶体结构,二维材料通常表现为以单分子层为单位的范德瓦尔斯层状结构,其电子仅可在两个纳
学位
近年来,金刚石NV中心由于独特的光学和自旋特性而受到了研究人员的热捧,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譬如量子信息处理、量子精密测量、生物荧光标记等。而在这些应用当中,NV中心电子自旋的相干时间直接关系着相关器件的性能。因此对NV中心的相干性做一个系统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浅层NV中心在自旋探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表面噪声的存在,使得浅层NV中心的相干时间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对金
学位
过渡金属如锰离子和后过渡金属如铋离子作为激活中心的光功能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在固体中的多价态特性、各价态的光谱性质各异、且依赖于晶体环境,对固体中铋和锰离子激活中心的发光机理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发光性能预测仍然是一个挑战。第一性原理计算已成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和预测的有效手段,可在光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索固体中铋和锰离子的多价态及各价态光跃迁机理,形
学位
光伏材料、固体发光二极管、光催化材料以及场效应晶体管中的电子激发态和载流子动力学是重要的基础物理过程,理解这些物理过程对材料设计和提高器件性能具有关键性作用。这些激发态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是非绝热的,波恩-奥本海默近似不再适用,需要使用非绝热动力学(Non-adiabatic Molecular Dynamics,NAMD)对其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其中,轨线面跳跃方法由于其算法简单且容易与第一性原理计
学位
面对现代化学工业对节能、绿色和环保的迫切需求,新型高效催化材料研发成为材料、化学与化工领域的热点。纳米碳材料作为活性组分或载体在多个多相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具有替代或实现金属基催化材料高效利用的巨大潜力。目前,相关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发展新型催化剂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表观催化活性的测试和比较上,而对纳米碳或碳载金属催化剂的深层次工作原理认识仍有欠缺。对催化反应活性中心的定性与定量、反应路
学位
高速飞行器服役过程中,其外表面及动力系统面临着严苛的热力环境。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超高温性能,成为高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主要候选材料。反应熔渗法具有成本低、制备周期短以及所制材料致密度高等优点,是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之一。然而,传统C/C熔渗预制体所采用的碳基体难以完全陶瓷化,所制陶瓷基复合材料易残留大量未反应的碳,且过量的熔体易残留于孔隙和裂纹中并刻蚀碳纤维,导致材料力学
学位
发展基于燃烧的便携式微型应急或备用能源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于运行噪音小、无机械摩擦损耗、结构简单紧凑等优点,微型热光伏和热电系统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多孔介质燃烧具有壁面温度高且均匀、氮氧化物排放低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系统效率。微型能源系统燃烧器特征尺度小,流动滞留和化学反应时间短,因而存在壁面温度均匀性和火焰稳定性问题。“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一方面要求基于化石燃料燃烧的能源系统降低氮氧化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