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各方言中有着丰富的儿尾音,这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对儿尾音这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在笔者所掌握的150多个方言点的儿尾音材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共时的、比较的方法对现代汉语儿尾音的分布区域、类型特点、来源及演变过程等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一、绪论 首先需要对“儿尾”和“儿化”的概念作出界定。二者属于不同范畴,不存在对立或统一的关系。本文所讲的儿尾是广义上的儿尾,包括自成音节与不自成音节的儿尾音形式。儿尾音就是各方言中儿尾的读音,它比儿化的概念要大。 目前关于儿化的文章特别多,关于儿尾的文章却不多见。各方言中的儿尾音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采取的是共时的、比较的研究方法,在论述各种儿尾音的来源和演变过程时,也采用历时的、纵向的研究方法。 二、现代汉语儿尾音的类型 根据各种儿尾音的性质,可将现代汉语儿尾音分成两大类十五个小类。 第一大类是辅音型儿尾音,下分七个小类:[n]型、[-n]型、[(?)]型、[-(?)]型、[□i]或[□ie]型、[l]型和[-l]型。 第二大类是元音型儿尾音,下分八个小类:[(?)r]或[-r]型、[i]型、[ε]或[e]型、[-(?)]型、[-(?)-i(?)-u(?)]型、[-(?)-i(?)-u(?)]型、[-e-ie-ue-ye]型和[ε iεuε yε ei iei uei yei]型。 各种类型的儿尾音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三、儿尾音在全国的分布 我们用三张地图的形式标出了儿尾音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图中的字母代表各种儿尾音的类型。 由这些地图可以看出儿尾音在全国分布的四个特点。 四、儿尾音的来源和演变过程 儿尾是从实义词“儿”发展而来的,成为词尾后,“儿”字的语音地位发生了变化,先变成轻声,然后按丢夫声母和丢失韵母两条途径逐渐与其前一个音节融合。丢失声母的就演变成了今大的元音型儿尾音,丢失韵母的则变成了今天的辅音型儿尾音。 辅音型儿尾音的演变途径是:[l]-[爿 儿厂if或[Diel—[口」-,[n]一[-nl 1【」一卜o」元音型儿尾音的演变途径是: 厂】 [e]k[e] l-tUI-IE IE liE VE CI 111 llCI IVCll /L 回*1_且 二g一 回U且e回——医且D 一一一二DorD口一卡卜卜rD——一r-0-10-Us巨 D 卜o一1口一u口; “l-e-ie-ne-yel五、儿尾音演变的原因汉语内部构词规律的影响是推动儿尾音演变的内在动力。阿尔泰语系中的卷舌韵尾的影响是导致儿化产生的直接原因。从宋代开始,女真语中的卷舌韵尾就己开始影响汉语中的儿尾;元代蒙古语中的卷舌韵尾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并最终导致了儿化的产生;明代儿化开始全面扩展:清军人关后,满族语中的卷舌韵尾对汉语的儿化又推波助澜,儿化全面走向繁荣。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