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稻轮作栽培技术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是我国粮油产量大省,油菜-水稻轮作模式遍及全省。本研究针对该区域油-稻轮作模式秸秆还田质量低、油-稻两季周年肥料运筹不平衡、常年旋耕导致土壤耕层变浅等问题,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以当地两种农户模式(T1处理:秸秆不还田+常规耕作+农户施肥水平;T2处理:秸秆还田+常规耕作+农户施肥水平)和大户模式(T3处理:秸秆还田+常规耕作+大户施肥水平)为对照,优化设计了3种基于油-稻轮作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的水稻栽培技术模式(T4处理:优化模式1,秸秆还田+油菜旋耕、水稻翻耕+周年肥料运筹方式;T5处理:优化模式2,秸秆还田+油菜旋耕、水稻翻耕+周年肥料运筹方式+增密减氮;T6处理:优化模式3,秸秆还田+常规耕作+周年肥料运筹方式+直播)。研究不同油-稻轮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水稻分蘖动态、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以及水稻产量形成等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在土壤培肥方面,与秸秆还田的农户模式和大户模式相比,优化模式通过对水稻季进行的土壤翻耕和采用的油-稻周年肥料运筹方式,两年土壤电导率分别下降1.58%和11.24%,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盐渍化;还降低了土壤粘粒含量,增加了土壤大团粒体(>0.05 mm)数量,有利于平衡土壤结构配比和改善稻田土壤质地;两年土壤p H值平均提升3.84%和2.94%,减缓了土壤的酸化,同时对0-20 cm土壤的全量氮磷钾、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2019年还可以减小0-20 cm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改善0-20 cm土壤结构,对0-20 cm土壤全量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平均提升5.92%、5.74%、3.88%和7.67%;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提升8.72和2.52个百分点;2020年对0-20 cm土壤全量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平均提升1.61%、2.74%、5.78%和6.57%,速效磷含量平均提升19.31%。3种优化模式中,T4处理(优化模式1)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提升效果最好,T6、T5处理次之。2.在水稻光合特性上,优化模式可显著提高水稻生育后期的叶绿素(SPAD)含量,延长剑叶SPAD高值持续期;同时,还能提高水稻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3种优化模式中,T4处理(优化模式1)的SPAD值在整个水稻生育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剑叶SPAD值高值持续期最长可达35天,对灌浆后的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平均提升69.43%和64.30%,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T5处理(优化模式2)的SPAD值在水稻生育后期较高,SPAD值高值持续期长于T2处理,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大都高于对照模式;T6处理(优化模式3)对水稻整个生育期的SPAD值也有较好的提升作用,剑叶叶绿素含量仅次于T4处理,净同化率、群体生长率和光合势均显著高于对照模式(P?0.05)。3.在水稻产量形成方面,各模式间有所差异。优化模式两年产量均表现为T4>T5>T6,其中,T4处理(优化模式1)下的水稻分蘖早生快发,分蘖峰值和有效穗数较对照组分别提升6.52%?11.05%和0.73%?15.26%,干物质积累量和穗后分配量在水稻生育后期较高,两年的千粒重、结实率和有效穗数均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理论产量分别增长10.59和4.61个百分点,实际产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0.27%?4.68%和4.31%?15.76%,经济效益平均增加5.68%和18.95%。T5处理(优化模式2)进行增密减氮后,水稻分蘖峰值和有效分蘖数并没有明显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较小;每穗实粒数较少,千粒重和结实率均低于T4处理,两年产量较之下降2.13%和7.47%,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6处理(优化模式3)下的直播水稻,分蘖达到峰值时间最短,分蘖峰值最高,最终有效穗数高于T1、T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较大,但穗后分配及转运率低;每穗粒数少、千粒重小,故产量较低。同时,3种优化模式的肥料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优化模式通过平衡油-稻两季周年肥料运筹方式,降低了水稻季总的肥料用量,以合理的肥料运筹方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成本,同时配合油菜旋耕+水稻翻耕的周年轮耕方式,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其中的T4处理(优化模式1)达到了培肥土壤、增产增效的效果。综上所述,经过连续两年对不同油-稻轮作栽培技术模式的比较研究,优化模式1(T4:秸秆还田+油菜旋耕、水稻翻耕+周年肥料运筹方式:肥料总量为N 337.5 kg/hm2,P2O5 150 kg/hm2,K2O 225 kg/hm2,油-稻两季肥料比为3:2,水稻季氮肥施用方式为:底肥﹕分蘖肥﹕穗肥=3﹕1﹕1)在对土壤理化性状、光合特性和水稻产量形成等方面有较好的改善和提高,为本研究中最好的栽培技术模式。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在优化模式1基础上进行长期的增密减氮(T5),可能存在减产的风险;对直播水稻(T6)进行油-稻周年肥料运筹方式的优化,不仅有利于培肥土壤,还能实现稳产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作为增强国家创新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成为政府、社会群众以及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对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覆盖企业经营生产、组织运作等各个方面,与企业技术创新关联密切。基于此,本文以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能力两者间的作用机理展开实证探究,以期为高技术
学位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空间类型,承载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传承地域文化、引导市民健康方式等多种功能。但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园的功能有了新的需求。如何提升公园服务、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样需求、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公园改造提升与规划建设的工作重点。本研究利用社交平台上的网络文本作为数据研究基础,将社会网络分析法与IPA(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法结合,以成都15
学位
罗斯科·庞德习惯与习惯法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当时庞德所处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迫切地需要一种法学理论指引社会变革。庞德的习惯与习惯法思想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庞德一生著作等身,其习惯与习惯法思想零零散散地见于其众多著作中,以其《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为起点,他从分析古希腊文明就存在众多习惯进而转化为习惯法作为社会控制之起,习惯及习惯法就一直存在于古往今来的社会当中。同时,通过批判1
学位
藏羌彝走廊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民族迁徙廊道,走廊内包含藏族、羌族、彝族及其他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四川西部地区是藏羌彝走廊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相关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如何又好又快地推动藏羌彝走廊中少数民族的发展一直是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重要议题。2021年11月12日国务院所发布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乡村要保留民族特点、地域特征、乡土特色,推动旅游等产业发展。因此在少数民族聚居
学位
马铃薯是四川高寒山区的主导产业,但马铃薯传统播期与气候环境不匹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产量低等因素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探索四川凉山高寒山区覆盖方式和播期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为试验地,以‘布拖乌洋芋’、‘云薯108’为试验材料,作薄膜覆盖和未覆盖处理,设置2月5日、2月20日、3月5日、3月20日、4月5日五个播期,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播期与覆盖方式
学位
染色体变异作为遗传变异的一种,在适应环境、形成新物种和育种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小麦与近缘属物种进行远缘杂交后外源染色体和小麦染色体都会产生变异,变异染色体成为新的遗传资源,在遗传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某些结构变异类型在育种工作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关于小麦染色体之间结构变异研究还比较少,因此,获得有益小麦结构变异染色体对丰富小麦遗传多样性和小麦育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八倍体小偃麦12-1
学位
中职生社会适应情况复杂、逆反心理强、自控力不足,导致手机依赖现象普遍。本研究在代际传递理论框架下,考察家庭因素(父母低头行为、亲子沟通)与个体因素(错失恐惧、个人成长主动性)对中职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职生手机依赖干预可行措施。具体包括四个研究:研究一以广州地区1905名中职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中职生手机依赖发展特点与趋势。结果表明:(1)中职生手机依赖阳性者为20.67%
学位
大麦根据有无稃片可分为皮大麦和裸大麦。青稞即裸大麦,有色青稞与普通青稞相比,具有功能成分多、营养价值高的优势,是一种特殊粒色的种质资源。淀粉是青稞籽粒品质性状的一重要特性,不仅是主要的能量物质,也是影响其营养、健康及谷物作物加工性能的主要组分。青稞籽粒颜色及淀粉性状属于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优质品种费时费力,且难度较大,而分子生物学为培育优良青稞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学位
<正>国家电网公司2017年3月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等五项通用制度,本体及有载调压开关储油柜的油位应与制造厂提供的油温、油位曲线相对应。目前电网常用的油浸式变压器,一方面由于渗漏、定期取样放油等因素,油位低于正常运行曲线;另一方面存在油枕的设计不满足变压器呼吸要求。长时间运行后,油位不符合要求,影响变压器安全运行。变压器油位故障通常发生迎峰度夏、
期刊
青春期时期的初中生正处于人际交往需求高涨的阶段,当人际需求未被满足时,通常会出现各种不适应行为,如关系攻击。关系攻击作为一种个体蓄意通过排斥、散播谣言以及操纵关系来达到伤害他人目的的行为,因其隐蔽性和难以识别性在初中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呈现上升趋势。已有研究发现同伴拒绝是影响关系攻击的重要预测因素,但仍不清晰同伴拒绝对于关系攻击的内部作用机制以及随时间发展的变化模式。本研究从一般攻击模型的视角出发,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