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包含体肝炎(Inclusion body hepatitis, IBH)是由I群禽腺病毒(FowlAdenovirus-I,FAV-I)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以侵害肝脏为主并在肝细胞中形成核内包含体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病于1963年首次在美国发生,随后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1976年我国台湾省首次发生本病,之后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山东省自1988年首次报道本病的发生以来,几乎每年都有该病的发生。禽腺病毒能够引起免疫抑制,造成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失败,给肉鸡养殖业带来严重的危害。国内已经分离到血清1型、血清2型和血清8型的FAV-I。为探明FAV-I在山东地区的血清型分布、感染情况及其致病性,本课题从山东省不同地区疑似包含体肝炎的商品肉鸡中进行FAV-I的分离,应用PCR方法对分离毒株hexon基因进行扩增;应用琼脂扩散试验(AGP)对分离毒株的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在山东地区共分离到8株FAV-I。所有分离毒株均符合FAV-I的理化特性且均能扩增到特异的目的片段;8株FAV-I分离毒株可分为3个血清型,其中血清2型1株,血清8型4株,血清10型3株。选择1株血清10型FAV-I分离毒株通过皮下注射接种途径人工感染SPF雏鸡,同时设对照组。逐日观察鸡只的发病情况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鸡只,采集心脏、肝脏、肺脏和肠道等器官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各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FAV-I接种后,引起雏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嗜睡等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肝脏脂肪变性、肝脏组织结构紊乱、肝窦间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并在肝细胞核内可见嗜碱性包含体为主;肠道内肠绒毛脱落;肺脏广泛性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 HGB、WBC、RBC、ALT、ALP、TP和BUN发生显著变化。将FAV-I不同血清型的参考毒株浓缩,经1‰的甲醛灭活36h后免疫清洁级新西兰白兔,高免血清经辛酸-硫酸铵法和葡聚糖G200柱纯化,制得第一抗体。以FITC标记的山羊抗兔IgG为第二抗体。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FAV-I间接免疫荧光(IFA)快速诊断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一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25,感作时间为4℃过夜,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200,感作时间为37℃1h,FAV-I特异性黄绿色荧光最清晰。应用建立的IFA对FAV-I人工感染雏鸡的各组织器官进行检测,肝脏、脾脏、肠道、肺脏均可检测到FAV-I,其中肝脏和肠道检出率最高,表明这两个器官是FAV-I的主要靶器官。研究表明本法用于FAV-I的诊断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是对FAV-I进行检测和抗原定位的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