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谶纬思想繁荣发展于汉代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掺杂祥瑞灾异、阴阳五行等神秘而复杂的内容,而汉代又是经学的“繁盛”时代。经学与谶纬的叠加催生了综合驳杂内容、谶纬指导下的“配经”之纬书。其中的《诗纬》以其神秘性、综合性的特点,成为汉代《诗经》解读的一家之言,是汉代四家诗之外的被忽略的《诗经》研究。《诗纬》研究不仅对《诗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汉代文化的了解与考察也极具价值。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汉代大文化的背景中,借助详细的文献考证、图表量化,从《诗纬》“四始”、《诗纬》“五际”、《诗纬》与诗论、《诗纬》解《诗》特点展开,对《诗纬》的成书、原貌、内容、特点等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以期做出一些补益性的尝试。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诗纬》略论。通过对《诗纬》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详细考证《诗纬》成书及其注本、篇目及种类,确定其成书于哀、平之际,且非一人、一时之所成,有宋均注和郑玄注两种注本,含《推度灾》、《记历枢》、《含神雾》三篇。
第二章,《诗纬》“四始”。根据四家诗“四始”的还原、汉代阴阳五行律历等内容,结合地支字源及其在时令上所具有的发展特点推求《诗纬》“四始”与地支、与《诗经》篇章的搭配,得出《诗纬》“四始”的循环系统。
第三章,《诗纬》“五际”。结合“四始”,通过详细文献考证,确定“五际”当为地支之卯、酉、午、戌、亥,分别由时令、时辰两个角度推求此“五际”的选择依据,并从象数、诗乐、诗篇内容三个方面来探求其与诗篇的搭配,较为肯定了与“四始”相似的地支时令与诗篇内容的搭配,得出了继“四始”的“五际”循环系统。
第四章,《诗纬》与诗论。探源《诗纬》“诗者,天地之心”等诗论,明确了《诗纬》在古代诗论发展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继承和综合先秦众多诗学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阐发,对后世诗学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诗纬》解《诗》特点。由上述内容的分析讨论,以及通过对《诗纬》于具体诗篇的解读,分析其解《诗》特点:综合性——以地理风俗、天文律历等丰富内容解《诗》,神秘性——以天人感应及阴阳五行等内容解《诗》。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诗纬》略论。通过对《诗纬》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详细考证《诗纬》成书及其注本、篇目及种类,确定其成书于哀、平之际,且非一人、一时之所成,有宋均注和郑玄注两种注本,含《推度灾》、《记历枢》、《含神雾》三篇。
第二章,《诗纬》“四始”。根据四家诗“四始”的还原、汉代阴阳五行律历等内容,结合地支字源及其在时令上所具有的发展特点推求《诗纬》“四始”与地支、与《诗经》篇章的搭配,得出《诗纬》“四始”的循环系统。
第三章,《诗纬》“五际”。结合“四始”,通过详细文献考证,确定“五际”当为地支之卯、酉、午、戌、亥,分别由时令、时辰两个角度推求此“五际”的选择依据,并从象数、诗乐、诗篇内容三个方面来探求其与诗篇的搭配,较为肯定了与“四始”相似的地支时令与诗篇内容的搭配,得出了继“四始”的“五际”循环系统。
第四章,《诗纬》与诗论。探源《诗纬》“诗者,天地之心”等诗论,明确了《诗纬》在古代诗论发展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继承和综合先秦众多诗学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阐发,对后世诗学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诗纬》解《诗》特点。由上述内容的分析讨论,以及通过对《诗纬》于具体诗篇的解读,分析其解《诗》特点:综合性——以地理风俗、天文律历等丰富内容解《诗》,神秘性——以天人感应及阴阳五行等内容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