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2019、2020三个年度,每年分别有820万、834万、847万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走进社会,涌入职场,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我们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贮备,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已成为各城市人才存储增量竞争的着力点。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多座城市在近几年陆续加入人才抢夺的阵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加强人才建设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主席在全国人大第十九次会议上重点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凝聚世界人才、利用人才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资源,鼓励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流动。我国进入“十三五”以来,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不断提高,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格局。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各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有更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更多的专业人才,才能开辟更广阔的发展道路和更高质量的发展空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充足的人才储备、不断提高的人才素质和人才素养的健康发展,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参与本地区的开发建设。从国际商务的角度看,各国都在人才领域采取了行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继续大力投资人才政策,不断敦促中国进一步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增强实力。江苏省徐州市作为国家承认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资源城市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充足的人才储备显得尤为重要。在引进人才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扫除人才流动障碍,完善人才流动市场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规范人才流动秩序,完善人才流动服务体系,吸引新时代创新人才,才能成功实现区域转型。本文以徐州市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并以近年来人才引进政策研究为例。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徐州市近年来的人才政策,从数量和资金投入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毕业生类型人才引进的成果,并在比较过程中对郑州市、西安市和杭州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政策主要包括人才观念不明确、引进政策不科学、政策宣传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硬实力不一、人才吸引缺口大、引进政策投入力度不一、软实力不强等地方政府权力忽视和忽视了地方魅力的塑造和宣传以及良好的地方氛围的展现,以及政策宣传不够全面等因素,并最终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