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通过搜集关于T2DM合并皮肤瘙痒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得出T2DM合并皮肤瘙痒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特点,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借鉴。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月一2021年4月期间曾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病例资料是否有皮肤瘙痒症状分为T2DM组和T2DM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搜集关于T2DM合并皮肤瘙痒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得出T2DM合并皮肤瘙痒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特点,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借鉴。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月一2021年4月期间曾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病例资料是否有皮肤瘙痒症状分为T2DM组和T2DM合并皮肤瘙痒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饮酒史、吸烟史、随机血糖、Hb A1c、心电图、心脑血管疾病史、高血压遗传史、冠心病遗传史、Ca、P、EOS、BASO、Hb、LYMPH、TG、TC、LDL-C,HDL-C、UA、e GFR、MALB/Ucr、m Alb、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证型类型情况。结果:1两组数据比较,年龄、病程、Hb Alc、随机血糖、Ca、合并颈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随机血糖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P=0.048<0.05;合并颈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P=0.028<0.05。3 36例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并发症或者合并症出现频率由多至少顺次为颈动脉硬化症(29例)>双下肢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25例)>高血压(18例)>DPN(13例)>冠心病(12例)>DN(10例)>DR(4例)。4 36例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中医证型例数由多至少顺次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16例)>湿热困脾兼血瘀证(10例)>阴虚火旺证(5例)>肝郁气滞证(2例)>脾肾两虚证=脾虚气滞证=热入血分证均为1例。5 36例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病机要素中虚证有脾气虚(18例,占50%)、阴虚(21例,占58.3%)、肾虚(1例,占2.7%);实证有血瘀(26例,占72.2%)、湿热(10例,占27.8%)、血热(6例,占16.7%)、气滞(3例,8.3%)。6 36例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中药频数>1的57味中药聚类分析结果分四类:气阴两虚兼血瘀证(465次,52.9%)、湿热内蕴证(153次,32.9%)、阴虚证(37,8.0%)、脾虚血热(29次,6.2%)。7 36例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用药结果为补虚药(136,26.8%)、活血化瘀药(97,19.1%)、清热药(91,18%)、化湿药(31,6.1%)、化痰止咳平喘药(38,7.5%)、消食药(29,5.7%)、利水渗湿药(28,5.4%)、理气药(16,3.2%)、解表药(16,3.2%)、收涩药(15,3.0%)、止血药(3,0.6%)、安神药(3,0.6%)、祛风湿药(2,0.4%)、攻下药(1,0.2%)、平肝息风药药(1,0.2%)。8中医证型数据分析结果示:单因素ANOVA检验中多重比较(LSD)显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与湿热困脾兼血瘀证间BMI存在差异(P=0.048<0.05)。结论:1 T2DM合并皮肤瘙痒的发生与年龄、病程、随机血糖、Hb A1c、Ca、合并颈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有关,且随机血糖、合并颈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是T2DM合并皮肤瘙痒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2 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症(斑块形成)并发症患者更易出现皮肤瘙痒症。3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是T2DM合并皮肤瘙痒的主要证型。4 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病机要素以脾气虚、阴虚、血瘀为主。5 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在治疗上,符合石岩导师治疗T2DM健脾益气、养阴活血的思想。6 T2DM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中湿热困脾兼血瘀证患者BMI高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网络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现代文献进行研究,应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提供文献证据。材料与方法:以预先设定好的关键词为检索条件,收纳整理2015年1月1日-2020年9月30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及万方医学网中所有可以检索到关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疾病
目的:为了探索中药鸦胆子提取物鸦胆子苦醇(brusatol,BRU)对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影响,并探究诱导其凋亡可能的分子机制。从获得的实验结果中,探索能在临床上能有效防治三阴性乳腺癌的药物。材料与方法:培养三阴性乳腺癌的MDA-MB-231细胞,经0、5、10、20、40、80μmol/L的BRU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小时、48小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网络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现代文献进行研究,采用数据挖掘系统探究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探析潜在新方的功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检索建库至今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筛选后得到的文献进行整理,提取出文章名称、第一作者、发表时间、方剂名以及相应药物组成等信息,
目的:本研究利用临床收集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例的相关证候信息,开拓中医学理论与前沿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思路,构建适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之诊断模型,降低该疾病临床中的失治误治的风险,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客观可靠的依据与更便捷的手段。方法:两名副高级专家采用双人双机模式独立将2015年9月-2020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部及门诊部病历系统中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相关病例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临床特点,为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和临床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一科住院的心衰患者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慢性心衰患者共24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心衰分类、NYHA心功能分级、左
目的:研制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生活质量量表,旨在对课题团队前期形成的IPF生活质量评价专用量表作进一步的更新、验证及优化,为临床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疾病症状变化、生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标准与工具。方法:首先设立研究小组,在遵循国际生活质量量表研制原则及团队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组间讨论,明确量表的概念和理论模型框架。接下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回顾既往病例、进行患者及家属访谈、专家依据个人经验提出条
目的:本研究对衰弱前期的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和生存质量现状的评估,初步探讨中医体质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内在关联。为老年衰弱前期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老年衰弱的中医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已通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审批号为2019056FS(KT)-034-02。并完成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注册。采用横断面方法问卷调查方式。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
目的: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60例UC患者临床资料的收集,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观察中药内外合治治疗大肠湿热型UC的临床疗效,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病房住院治疗,符合大肠湿热型UC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整理60例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黏膜病变等级评分、疾病活动度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用药规律,挖掘常用药对和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基础方,探究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同时预测四神丸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构建生物分子网络,从“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的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其治疗腹泻型糖尿病肠病的作用机制,为新药开发和研究提供一定的信息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1.检索中国知网、维普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化痰法与西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观察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及临床指标的变化,并初步探究其中医中药作用机理,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特色,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并明确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38例,按随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