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下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脑网络诊断标记的筛选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3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脑在本质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网络,它通过脑区的分化和不同脑区之间整合完成认知、学习、情感和记忆等各种脑功能,这是大脑在群体上的共性/规则性。由于不同个体的大脑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如何优化大脑模板的选择以及在不同个体大脑间建立精确的结构和功能对应关系,是分析和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脑网络的基础。本文运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包括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从三种不同脑网络分析层次探索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High-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HF-ASD)患者的脑结构网络属性,并且在优化脑网络节点/脑区选择的基础上,以数据驱动的方法筛选HF-ASD患者的脑网络诊断标记物,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方法】研究一基于图论的全脑白质结构网络特征的HF-ASD儿童少年诊断分类对36例6~16岁HF-ASD儿童青少年以及39例年龄、性别以及智商相匹配的支持对照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在纤维追踪技术的基础上运用AAL模板,基于图论的分析方法分析两组被试脑网络的拓扑属性值,并进一步探讨HF-ASD儿童青少年脑网络拓扑属性特征值与年龄以及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最后运用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方法,基于图论的脑网络拓扑属性特征值对HF-ASD和对照组进行分类。研究二基于DICCCOL模型的脑功能网络特征的HF-ASD儿童少年诊断分类为了建立不同个体大脑间精确的结构和功能对的对应关系,我们结合DTI和rsfMRI数据,在基于白质结构的基础上研究37例HF-ASD患者和33例对照组的脑功能网络,以期寻找较为一致的生物标志物。在本文中,利用多模态DTI/rsfMRI数据集,对HF-ASD中的结构和功能连接进行了连接体规模的评估。首先在受试者的DTI图像中,提取358个感兴趣脑区DICCCOL(音[’daik?l],是英文Dense Individualized and Common Connectivity-based Cortical Landmarks的首字母缩写,意为密集的个体化且共有的基于连接模式的大脑皮层标记),然后,将受试者的rsfMRI图像通过FSL中的线性配准工具FLIRT映射到其DTI图像空间,从而得到感兴趣脑区在fMRI图像中对应的位置,然后将它们应用于全脑功能连接分析以及HF-ASD诊断指标的筛选。通过特征提取及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到一组分化能力最强的功能连接体,命名为“连接体签名”。研究三基于稀疏编码的脑功能连接网络特征的HF-ASD儿童青少年诊断分类本部分通过使用格里菲斯量表父母评定版(Griffith empathy measure parent ratings,GEM-PR)和rsfMRI数据集,对80例HF-ASD患者和50例对照组行了研究,以探讨HF-ASD患者比较稳定的生物标志物。在方法上首先比较了两组被试的同理心能力,然后我们使用了一种有效的数据驱动方法,即字典学习和稀疏编码(Dictionary learning and sparse coding,DLSC)的分组方式,提取了一组功能网络。然后,将HF-ASD和对照组的局部共同功能脑网络自动分解为一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s,ROIs),进行进一步的功能连接分析。利用导出的功能连接矩阵,我们研究了区分HF-ASD和对照组的三个度量,包括相关性、偏相关性和切线嵌入矩阵,并从三种不同的度量方式对HF-ASD和对照组进行分类。随后对功能连通性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研究一基于图论的全脑白质结构网络特征的HF-ASD儿童青少年诊断分类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HF-ASD儿童青少年脑结构网络的全局拓扑属性异常,表现为局部效率(Local efficiency,Eloc)(p=0.02)和校正集群系数(γ)的显著降低(p=0.00);HF-ASD的脑结构网络的16个核心节点均与TD组相同,右侧尾状核是TD组的核心节点之一,但在HF-ASD组中并无核心节点的功能。以脑网络属性全脑网络效率为特征进行两组的分类,准确率可达60%,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59.6%。研究二基于DICCCOL模型的脑功能网络特征的HF-ASD儿童青少年诊断分类本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连接体签名”具有显著的高HF-ASD和对照组分类准确率达到91.43%,敏感性为97.29%,特异性为84.85%。HF-ASD组有30个高识别力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强,有10个功能连接强度减弱。通过功能元分析,我们发现高识别力的功能连接有来自于同一个网络内的,也有来自于不同网络间的连接,认知-认知、认知-情感和情感-情感网络显示出更高的参与度。研究三基于稀疏编码的脑功能连接网络特征的HF-ASD儿童青少年诊断分类本部分研究结果发现,分类准确率在三种矩阵度量中分别达到了95%、95%和100%,这说明我们运用的DLSC方法可以提取出HF-ASD和对照组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脑ROI图谱。功能连通性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HF-ASD有多个连接异常,尤其是连接左侧颞下叶和左侧顶叶(属于交界处颞顶联合区的部位),和连接脑岛和前扣带(属于凸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SN))的功能连接。HF-ASD患者的共情能力低于对照组,表现为与TD组相比,HF-ASD组GEM-PR量表总分,GEM-PR认知分量表,GEM-PR情感分量表分数的显著降低。而且这种同理心的异常与凸显网络和社交脑网络的损伤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儿童青少年期HF-ASD全脑白质结构网络存在着小世界属性,HF-ASD组全脑局部信息处理效率可能降低,运用传统的AAL模板,基于图论的全脑网络拓扑属性值对HF-ASD和对照组进行分类,效果不佳;2.在DTI全脑白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白质结构定位大脑皮层节点,并通过FSL软件中的FLIRT映射功能定位功能网络研究的节点,以功能“连接组签名”为特征来分类HF-ASD和对照组,通过两个阶段的特征提取过程可以有效对HF-ASD进行分类,正确率可达到91.43%,并且认知-认知、认知-情感和情感-情感显示出更高的参与度。我们的工作为使用功能性“连接体签名”作为HF-ASD的神经影像学生物标记物提供了支持;3.最后,我们加大样本量,基于数据驱动的稀疏编码和字典学习的方法定位功能网络研究的节点,以此种方法定义的个体化模板的功能连接进行HF-ASD的诊断分类,正确率可达到95%以上,且HF-ASD患者存在多个脑网络不同程度的损坏,并且筛选出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主要落在SN、JPG、SCN及DMN等脑网络区域。HF-ASD患者的共情能力低于对照组,而且这种共情能力的异常与凸显网络、社交脑网络的损伤可能存在潜在的关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及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 study,EPS)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1月顺序纳入在本院就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肿瘤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肿瘤的预后。现有的肿瘤筛查及检查方法中,肿瘤标志物蛋白检测仍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然而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步骤复杂、灵敏度不高和放射性污染风险等问题。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各种纳米材料结构中,纳米线是高度功能性的结构,由于它们的一维性而使其具备了独特的
目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苏醒延迟不仅延长了麻醉恢复期,也给老年患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器官功能恢复。已知手术创伤应激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老人能量储备低下或是全麻后药物代谢减缓和苏醒延缓的部分原因。磷酸肌酸钠可以促进能量物质ATP的合成,提高心、脑等细胞能量代谢水准。因此,为缩短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时间,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本研究拟通过随机、对照、双盲
成纤维细胞与瘢痕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病理条件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过度沉积,肌成纤维细胞持续存在,细胞凋亡减少,创面愈合时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目前瘢痕的治疗方法很多,直接的药物注射方便,快捷。激素是常规应用的药物,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A型肉毒毒素在临床有数十年的应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临床观察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手术后瘢痕的增生。一方面是A型肉毒毒素能够减少肌肉运动而降低切口张力,另一方面,A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特征为过多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沉积在肝脏。肥胖通常被定义为不正常的和/或过多的脂肪蓄积。随着社会饮食方式和体力活动模式的改变,NAFLD与肥胖发生率逐渐升高。NAFLD为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疾病。不同地域不同种族NAFLD发病率存在显著不同,而同一地域不同种族间发病率亦显著不同,提示NAF
研究背景: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死亡率却位居榜首,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预后不良。若能早期发现并确诊卵巢癌,将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和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PNMA5是已被确认的肿瘤神经元抗原,其产生的相关神经副肿瘤综合症可能是一些隐匿性肿瘤的早期表现。研究认为,PNMA5在维持肝癌细胞恶性表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常见患病人群为儿童、青少年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转移,5年无病生存率低,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理念在骨肉瘤治疗中的革新,骨肉瘤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从不足20%改善到65%-70%,然而近三十年过去了,骨肉瘤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再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尤其是转移或者复发的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左右,主要包括肺腺癌(25-30%)、鳞癌(25-30%)和大细胞癌(10-15%)。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新热点,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已被推荐为NSCLC的一、二线治疗。然而,T790M和K-Ras突变会导致EGFR-
目的: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高致残性严重精神疾病,大多数BD患者首次发病往往是抑郁发作,临床上识别困难,导致诊断延误、治疗不当,使患者面临更差的预后和更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对住院患者,临床表现仅有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MDE),诊断符合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患者进行
第一部分:Ang(1-7)通过调节NMDAR-nNOS-NO通路和5-HT代谢改善应激大鼠的焦虑样行为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对慢性限制应激大鼠焦虑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本研究中,Ang(1-7)被注射到慢性限制应激大鼠的双侧腹侧海马中,或与Fyn激酶抑制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