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家事案件中包含着复杂的人伦社会关系。若未深层次探究家事纠纷发生的实质原因,案件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处理,可能会出现程序了结而纠纷未结的情况,有甚之会诱发新的家庭或社会悲剧。家事纠纷的特殊性要求家事案件的审理不能再继续按照普通诉讼程序进行,而需要在着力于法律争议解决的同时,还需要侧重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敌对状态,弥合、修复家庭伦理情感。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家事审判改革提出引入家事调查员,以多元化的方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事案件中包含着复杂的人伦社会关系。若未深层次探究家事纠纷发生的实质原因,案件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处理,可能会出现程序了结而纠纷未结的情况,有甚之会诱发新的家庭或社会悲剧。家事纠纷的特殊性要求家事案件的审理不能再继续按照普通诉讼程序进行,而需要在着力于法律争议解决的同时,还需要侧重于化解当事人之间的敌对状态,弥合、修复家庭伦理情感。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家事审判改革提出引入家事调查员,以多元化的方式处理家事纠纷,在两年试点改革结束后,委托调查员进行相关事实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如在法官压力分担、缓和当事人之间的敌对状态以及结案率的提高等方面。为此,于2018年再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其中对家事调查员的人员选任与管理、职责、职权行使中的义务履行以及家事调查报告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定,总体而言,该制度在家事审判改革进程中产生了较为良好的正面效用。但从目前的家事审判实践来看,家事调查员的人员选任与身份属性以及家事调查报告定性与司法适用等方面仍面临着合法性质疑的困境,而已有的家事调查员的相关规定,不足以支撑家事调查制度在实践中得以合法合理地适用。此外,家事调查员在司法实践运行中还存在着职责范围界定的问题亟需进一步解决。对此,需要结合司法实践中家事调查员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整体而言,将围绕家事调查员与家事调查报告两个主体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展开分析,具体将着重就家事调查员的身份属性定位与选任、职责范围的界定以及家事调查报告的定性与司法中如何更为统一规范地予以适用等问题分别进行探讨,同时也将针对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家事调查相关制度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了解在不同国情背景下的家事调查制度中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家事调查员的具体司法实践情况进行合理借鉴,着重于对上述所提及的问题予以分析与化解,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家事调查员制度,使得我国家事调查员制度的内在功能与优势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将家事调查员角色设置的初衷得以实现,从而更好地辅助家事法官妥当地处理家事案件,尽力缓解当事人之间敌对的状态,弥合、修复当事人之间的伦理亲情,规避家事纠纷的再次发生,达到案结纠纷了的状态,以实际取得的制度成效,助力我国的家事审判改革工作稳步前进。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享受精神利益的合同目的得到认可,但是违约使合同目的落空从而损害精神利益时,在根据以往有关民法理论对于《合同法》有关规定的司法解释和通常的司法实践中却缺乏对精神损害的违约之诉救济;为获得精神损害赔偿,非违约方只能选择放弃违约之诉,而诉诸侵权救济。《民法典》第996条改变了这种境况,但是有关具体制度的适用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解第996条必须知道为何其被规定在现在
税法的溯及既往所关注的问题,是当税法发生变动时,新税法对其变动前已发生的税收法律关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若有效力,则称新税法溯及既往地适用或生效。传统理论下,税法溯及既往采用有限许可的形式,即税法原则上不得溯及既往,同时存在例外情形。对税法溯及既往的有限许可存在合理性与必要性,其有助于发挥税法独有的功能,包括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有序发展等。然而在实践中,传统法理学“从旧兼从轻”的简单原则
个人金融信息系指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过程中所收集或产生的所有可以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原始信息以及加工信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则指个人金融信息跨越国(边)境或司法管辖区的存储,或向境外接收主体提供或传输,抑或是数据虽未出境但实际上被境外主体远程访问、使用或掌控。基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个人权益以及促进金融发展的需要,我国有必要对个人金融信息跨境流动实施规制。在金融全球化和信
《民法典》第1053条规定,结婚登记前,患有重大疾病的一方应当如实告知另一方自身重大疾病真实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隐瞒个人患有重大疾病缔结婚姻,无过错方得知真实情况后,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同时,《民法典》第1054条第2款规定了婚姻因重大疾病撤销时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无过错方可以要求隐瞒重大疾病的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总之,《民法典》以上条款明确规定了隐瞒重大疾病导致婚姻被撤销的情况下
商标许可是商标财产权化的表现之一,商标权人可以通过商标许可合同的方式将自身商标许可于他人使用。商标被许可人通过在产品包装装潢上贴附或插入他人具有广泛知名商誉的商标来达到吸引和刺激消费者购买的目的,一方面商标许可为商标许可人带来利益,一方面也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质量监督义务。因此缺陷产品所引起的产品责任是否应当包括商标许可人,以及之后其责任分配如何确定的问题引起广泛思考。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层面,商标法较为
国际投资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推动资本的跨境流动,也催生了大量的跨国企业。随着金融危机频发、地域保护主义抬头以及近两年新冠疫情给全球造成的强烈冲击,许多国家经济遭受重创,跨境破产案件数量激增。立法者和司法者越发重视跨境破产的相关法律问题,其中就包括直接影响跨境破产主辅破产程序识别和案件管辖权分配的核心问题——主要利益中心规则。在纯粹的属地主义和纯粹的普遍主义难以应对平行破产现象引发的管辖权争议后,主
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但同时公民的言论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社会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限制,劳动者也不例外。信息化时代,劳动者发表对领导以及公司的言论有了更大的平台,但由于对言论的发表并没有统一的监管措施,导致在某些情况下该言论会被用人单位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认定为不当言论从而予以解雇。通过分析劳动者因发表言论遭解雇的案件,可以发现司法实践中多次出现类案异判的情形,在此类判决中不同法院采取不同的审
2018年缺席审判程序被写入《刑事诉讼法》。至此,“缺席审判程序是否应该引入《刑事诉讼法》”这个在学术界引起热烈讨论的问题也以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而盖棺定论,这对我国对外追逃追赃、引渡犯罪分子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缺席审判程序入法并不代表与其相关的问题已经毫无争议,这仅仅是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在我国适用的第一步。缺席审判不同于对席审判,被追诉人缺席案件审理使得被追诉人相关的诉讼权利可能无法得到完全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权司法保障,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近年来侵害公民合法财产权利的案件时有发生,造成了司法公信力的下降,刑事涉案财物的处置已经成为了司法体制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达到上述要求,有必要对问题最集中的涉案财物的审前处置程序进行检视,从公民财产权利保障的视角重新审视刑事涉案财物的处置工作。刑事涉案财物的审前处置分为程序性处置和实体性处置,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不断出现诸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平台经济等新事物。平台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越性,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足不出户”的购物体验感,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以充分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网络购物在中国已成主流,直播带货已成为当前最火爆且极受欢迎的一种营销模式。随着抖音、快手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