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素F2α受体对视网膜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vi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眼底的新生血管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最新研究表明,COX-2在视网膜血管发育和病理性血管生成过程中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而COX-2是PGE2和PGF2α的合成酶,因此COX-2发挥其对新生血管作用可能由二者介导。PGF2α已被证明在女性生殖系统及多种类型肿瘤的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推测COX-2通过诱导合成前列腺素F2α调控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因此,本课题将利用基因敲除小鼠并构建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明确前列腺素F2α受体(PTGFR)是否调控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初步探索其调控血管新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方法:
  本课题分为三大部分:
  1.明确PTGFR对视网膜血管发育和病理性血管新生的作用。(1)首先明确PTGFR敲除对视网膜正常血管发育的影响:对PTGFR敲除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小鼠于P3、P7、P12进行视网膜铺片,Isolectin GS-IB4渲染血管内皮细胞,使用AngioTool统计视网膜的血管密度和长度及血管分支点数。(2)观察在高氧环境下PTGFR敲除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对PTGFR敲除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小鼠进行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造模,即P0至P6天在正常空气环境下饲养,在P7天进入75%高氧氧舱环境,P12天时出氧舱并取材,Isolectin GS-IB4渲染血管内皮细胞,统计无血管灌注区所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比例;观察在相对低氧环境下PTGFR敲除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对PTGFR敲除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小鼠进行OIR造模,P12天出氧舱后返回正常空气饲养环境,在P17天取材,Isolectin GS-IB4渲染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统计无血管灌注区所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比例、病理性新生血管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比例。
  2.探索PTGFR敲除对视网膜血管和神经细胞的影响,明确PTGFR调控血管发育的细胞机制。首先对PTGFR敲除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小鼠OIR造模,并在P17取材进行视网膜铺片,Isolectin GS-IB4渲染血管内皮细胞,统计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具有丝状伪足的Tip cell个数并进行分析;接着对PTGFR敲除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小鼠OIR造模在P17取材,进行视网膜冰冻切片和免疫荧光染色:使用EDU标记增殖的细胞、Tunnel标记凋亡的细胞,统计分析视网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个数。
  3.探索PTGFR调控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将C57BL/6同窝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OIR造模和不造模,在P17天取材提取视网膜RNA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统计分析PTGFR下游通路中AKR1B1、PCK1、mpges-1、mpges-2、Cpges、CAMKⅡα、CAMKⅡβ、CAMKⅡγ、CAMKⅡδ、G7pase的mRNA水平;通过对PTGFR敲除小鼠及其同窝野生型小鼠进行OIR造模,在P17天取材提取视网膜RNA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统计分析影响血管生成的经典通路中RAS系统的AT1R,NO通路中的eNOS和iNOS以及直接影响血管生成的VEGF的mRNA水平。
  结果:
  1.明确PTGFR对视网膜血管发育和病理性血管新生的作用:首先,在P3、P7、P12天视网膜血管正常发育过程中,PTGFR敲除小鼠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血管密度,分支点数和血管长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OIR造模的P12天时,PTGFR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无灌注区明显增加(P<0.05,independent t-test)。在OIR模型的相对低氧阶段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中,敲除组的病理性新生血管面积占整个视网膜面积比例与野生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independent t-test),无灌注区面积占整个视网膜面积比例,敲除组与野生型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independent t-test)。
  2.探索PTGFR敲除对视网膜血管和神经细胞的影响,明确PTGFR调控血管发育的细胞机制。进行OIR造模后,PTGFR敲除小鼠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Tip cell和增殖细胞的个数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PTGFR敲除小鼠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细胞凋亡的个数明显增加(P<0.05,independent t-test)。3.探索PTGFR调控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在PTGFR下游通路中,C57BL/6小鼠OIR造模组与同窝不进行OIR造模组相比,CAMKⅡα、CAMKⅡβ、CAMKⅡγ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independent t-test);C57BL/6小鼠OIR造模组与同窝不进行OIR造模组相比,CAMKⅡδ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independent t-test)。而其他PTGFR下游通路中相关因子AKR1B1、PCK1、mpges-1、mpges-2、Cpges、G7pase的mRNA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independent t-test)。对调节血管生成的其他主要因子AT1R,敲除组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T1R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independent t-test)。敲除组与野生型小鼠相比VEGF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independent t-test)。敲除组与野生型小鼠相比iNOS和eNOS的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
  PTGFR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1)敲除PTGFR可以抑制在高氧和相对低氧环境下的新生血管生成。2)敲除PTGFR增加视网膜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3)PTGFR通过调控CAMKⅡ对血管的生成产生影响。
  敲除PTGFR可引起视网膜细胞凋亡、抑制生理和病理性血管生成,表明PTGFR可促进血管发育和病理性血管新生,这一作用可能由CAMKII通路介导。PTGFR敲除与COX-2抑制剂作用一致,提示COX-2可能通过PGF2α-PTGFR信号通路调控视网膜血管生成。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  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医学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因其易于制备,可降解,对正常生物组织的刺激小等优异性能,在医学领域已取得广泛应用,如医学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药物的生产与传送以及植入性材料的开发等。1980年以来,纳米技术开始应用于眼科,逐渐在眼病诊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通过纳米技术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描述眼部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形态,克服眼部药物穿透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的不足等缺陷
背景及目的:  由于滥用抗生素及由此产生的耐药性病原体,细菌耐药性已对全球健康构成威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做出了许多努力来开发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微生物剂。超分子抗菌剂由于其出色的可设计性,高可调性和易于合成而成为抗生素最有希望的替代品。尤其是超分子肽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已经引起了抗菌研究的极大兴趣,因为它们可以模拟天然存在的阴离子脂肽和阳离子抗微生物肽。在结构上,脂肽由阴离子肽(6至7个氨基酸)组
目的:使用配备Angiovue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SD-OCT)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黄斑区内层视网膜微血管及微结构的变化特征。  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0例(80眼),分为狼疮性视网膜病(LR)组14例(22眼)和狼疮患者无视网膜病变(NLR)组32例(58眼)。同时招募与疾病组年龄、
学位
研究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神经微血管性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还没有一种治疗方式能完全减轻糖尿病所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进展或逆转视网膜损伤。丹参(鼠尾草科),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其干根几十年来一直用于治疗心脏、血管和造血系统疾病。DR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氧化应激所诱导的视网膜神经
学位
研究背景: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进行性眼部遗传病,其主要特征是色素上皮以及光感受器功能逐渐退化,目前尚未出现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一病变的遗传形式主要有三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及X连锁遗传。其中,X连锁遗传(X-linked retinitis pigmentosa,XLRP)虽发病率低,但症状最严重,易致盲。现已知在XLRP中最常
目的: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遗传性的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以视杆细胞以及视锥细胞的原发性病变为特征,目前已经发现的致病基因有65个。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被发现,但是视网膜色素变性确切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并且来自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不同患者的疾病进程往往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造成这种异质性和个体差异的原因仍不清楚。虽然多种多样的动物模
目的:  应用正切曲率半径法推算学龄期儿童全方位角膜前表面各区间Q值,通过分析6-11岁、12-17岁年龄段不同屈光度学龄期儿童角膜前表面颞上、鼻上、颞下、鼻下四个区间Q值,探讨其非球面特性及分析非球面特性与年龄组、屈光度、性别、眼别、眼压、眼轴、前房深度相关性,为学龄期儿童Q值引导的个性化RGP甚至OK镜的验配、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学龄期儿童基于Q值的全角膜前表面数字模型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目的:角膜疾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角膜移植是恢复视功能最常见的手术方式。全世界需要通过角膜移植进行视力恢复的患者超过1000万。虽然角膜具有免疫豁免特性,移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和组织,但移植排斥反应仍然是人类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他克莫司(FK506)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抑制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但是FK506分子量大、高疏水性和容易异构化等特性导致其作为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