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是我国重要经济支柱,在提升综合国力、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举足轻重。作为国有企业核心管理层的领导者,他们的格局视野、能力水平和廉洁敬业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和长久动力,对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管理水平、保持健康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强力推进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促进国有企业领导者廉洁从业。在此背景下,对国有企业领导者如何有效进行监督、规范其权力运行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当前各级对国有企业领导者的监督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主要基于党纪党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社会法律等方面,分别侧重党组织监督、审计监督、工会监督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实施,使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都被纳入监督,进一步完善了对国有企业领导者的监督体系。然而,近年来,仍有不少国有企业领导者违规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件被公之于众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有的因情节严重入狱获刑。造成这一现象,既有他们个人信仰不坚定、价值观扭曲、政绩观错位、对监督认知不到位等主观因素,也有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带来不同挑战等外部原因,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对国有企业领导者的监督还存在短板,如监督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监督制度执行不到位、各类监督形式难以有效融合贯通、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发挥作用不够有力等,导致监督效果不够明显。
对此,作者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提出了五条对策建议:强化监督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优化监督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及其执行,强化制度效力;进行内外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更新监督理念,创新监督方式;涵养廉洁文化,增强企业合规意识。其中,在深化内部监督方面,重点对当前比较有效的监督措施进行提炼,提出构建“七位一体”监督格局,即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监事会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法务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通过构建这一全方位、立体化监督格局,可以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作用,多渠道了解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实现信息共享互通,提高监督效果,有力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者的监督,促进其廉洁规范行使权力,以国有企业的优质高效发展,为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强力推进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促进国有企业领导者廉洁从业。在此背景下,对国有企业领导者如何有效进行监督、规范其权力运行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当前各级对国有企业领导者的监督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主要基于党纪党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社会法律等方面,分别侧重党组织监督、审计监督、工会监督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实施,使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都被纳入监督,进一步完善了对国有企业领导者的监督体系。然而,近年来,仍有不少国有企业领导者违规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件被公之于众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有的因情节严重入狱获刑。造成这一现象,既有他们个人信仰不坚定、价值观扭曲、政绩观错位、对监督认知不到位等主观因素,也有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带来不同挑战等外部原因,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对国有企业领导者的监督还存在短板,如监督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监督制度执行不到位、各类监督形式难以有效融合贯通、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发挥作用不够有力等,导致监督效果不够明显。
对此,作者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提出了五条对策建议:强化监督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优化监督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及其执行,强化制度效力;进行内外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更新监督理念,创新监督方式;涵养廉洁文化,增强企业合规意识。其中,在深化内部监督方面,重点对当前比较有效的监督措施进行提炼,提出构建“七位一体”监督格局,即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监事会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法务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通过构建这一全方位、立体化监督格局,可以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作用,多渠道了解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实现信息共享互通,提高监督效果,有力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者的监督,促进其廉洁规范行使权力,以国有企业的优质高效发展,为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