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皮肤疾病,古代文献中无“湿疹”这一名词,对它的记载散在于风、疮、癣等各个章节中,根据发病特点及分布等不同因素,有浸淫疮、血风疮、湿毒疮、肾囊风、绣球风等不同名称,中医病名将其统称为“湿疮”。其发作,有的泛发全身、浸淫遍体,有的周身遍起红粟、瘙痒极甚,有的表皮肥厚、苔藓样变,有的抓之出血,有的局于一处……病势经常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甚者几十年不愈,患者颇感痛苦。目前中医在湿疹治疗的临床疗效上已取得一定成果,弥补了现代医学在这方面的缺憾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疗效观察两部分。文献综述:共两篇。第一篇综述了中医药在湿疹治疗上的研究和进展,包括中医学对湿疹的认识(病名、病因、病机)、古代医家对湿疹治疗的概况、现今中医药研究的进展;第二篇综述了近年来现代西医学对湿疹的认识、治疗和研究概况。临床疗效观察:目的:在总结传统中医治疗湿疹的理念及方法上,以导师李广瑞临证经验总结的丹栀逍遥散加味方清肝除湿这一新思路为干预措施,旨在客观探讨丹栀逍遥散加味方对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以期进一步分析并提高其临床疗效,为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开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临床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内服丹栀逍遥散加味方,方药组成:丹皮10g、栀子10g、白术l0g、柴胡l0g、当归12g、茯苓10g、甘草6g、赤芍10g、连翘12g、紫草12g、白鲜皮12g,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分服;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每日1次,每次l0mg。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分,其后每周复诊一次并进行评分,一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观察指标:红斑、硬肿(水肿)、表皮剥脱、苔藓化以及皮损面积;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妊娠试验)。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EASI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EASI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瘙痒程度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丹栀逍遥散加味方对慢性湿疹的治疗有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二、通过内服丹栀逍遥散加味方,慢性湿疹患者皮损面积显著减少,红斑、硬肿(水肿)、剥脱、苔藓化显著减轻。三、丹栀逍遥散加味方治疗慢性湿疹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高,患者的依从性及耐受性良好。四、鉴于丹栀逍遥散加味方对慢性湿疹治疗的显著疗效,应进一步对该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获得更大的临床疗效,为慢性湿疹在临床治疗上开辟出更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