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tus)为试验对象,以高直链玉米淀粉和糯米粉分别作为饲料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来源,配制了直链/支链淀粉比例分别为0.11(D1)、0.24(D2)、0.47(D3)、0.76(D4)和0.98(D5)的等氮、等淀粉和等脂试验饲料,进行为期42d的养殖试验,研究了饲料中直链/支链淀粉比对罗非鱼生长性能、餐后血糖应答、肠道菌群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直链/支链淀粉比例的增加,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都以D2组最高,且明显高于D3、D4、D5组(P<0.05),但是D3、D4、D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随着直链/支链淀粉比例的增加先降低再升高,以D2组最低,且明显低于D4、D5组(P<0.05),但是与D1、D3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罗非鱼肝体指数、肥满度、鱼体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鱼体粗蛋白随着饲料中直链/支链淀粉比例的增加而增加,D1组明显低于D5组(P<0.05)。随直链/支链淀粉比例的增加,饲料粗蛋白质、粗灰分表观消化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大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淀粉表观消化率逐渐降低,且D3、D4、D5组淀粉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D1、D2组(P<0.05)。D2组鱼胃蛋白酶、肠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余四组(P<0.05)。D3、D4、D5组鱼肠淀粉酶活性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鱼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酸性磷酸酶差异不显著(P>0.05)。从生长性能来看,本试验条件下罗非鱼饲料中直链/支链淀粉比例以0.24为宜。2、各组鱼餐后血糖、血浆甘油三酯和血浆总氨基酸含量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餐前(0h),各组鱼血糖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直链/支链淀粉比增加,血糖浓度峰值、甘油三酯峰值越来越小。在12h时,五组鱼血糖值几乎都恢复到初始水平。在9h时,D2-D5四个组的甘油三酯都恢复到初始水平,24h时降至初始水平以下(P<0.05)。D5组鱼血浆总氨基酸含量各个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随着直链/支链淀粉比增加,血浆总氨基酸含量到达峰值时间有所提前。餐后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在餐前(0h),D1、D2和D3组鱼肝糖原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D4与D5组鱼肝糖原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但D4、D5组鱼肝糖原含量明显高于D1、D2和D3组(P<0.05)。随饲料直链/支链淀粉比的增加,罗非鱼餐后血糖含量逐渐减小,餐前肝糖原含量逐渐增加,对糖的耐受能力增强。3、D2组鱼前肠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其它四组(P<0.05),乳酸菌数量随直链/支链淀粉比增加大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D4、D5组中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D1组(P<0.05)。中肠大肠杆菌数量D1组明显低于其余四组(P<0.05),其余四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直链/支链淀粉比增加,中肠乳酸菌数量、大肠杆菌与乳酸菌数量之比大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后肠中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各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随直链/支链淀粉比增加,乳酸菌数量大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大肠杆菌与乳酸菌数量之比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肠道内容物中乙酸含量随着直链/支链淀粉比例升高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D5组鱼肠道内容物中乙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余四组(P<0.05)。丙酸含量随着直链/支链淀粉比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D2、D3组丙酸含量明显高于D1、D4和D5组(P<0.05)。丁酸在各组鱼肠道内容物中没有检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