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英语(又称中国英语变体)的语用研究,对中国英语变体的研究大多从跨文化交际,社会语言学,和翻译的视角出发,较于外国人研究本国的英语变体而言,中国人研究的层次不全面,尤其是从语用学角度进行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性。随着语用学呈多领域、多学科、多态势发展,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中国英语变体的丰富的语用功能。如今,中国英语变体的语用功能研究理应受到大家重视。本文基于三个研究问题,以Vershueren所提出的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框架,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中国英语在报纸、生活、电影语料中的语用功能,及产生的语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这三个研究问题为:(1)顺应论视角下,中国英语变体具有那些语用功能?(2)中国英语语用功能的特征是什么?(3)中国英语的语用功能在顺应论的语境中是如何实现的?通过例证分析,本文发现中国英语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总结为:补充英文里中国观点的表达缺失;讲话者幽默和夸张的意向性;传递中国信念和信仰;提高中国二外教育者的认知水平;改善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中国英语的语用功能上有以下特点:是对亚洲文化和语言的认同;体现全球化趋势;是中国的标志。从语用顺应论的语境关系的顺应方面探讨中国英语语用功能的实现途径。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希望通过对语料中中国英语的研究,首先,希望通过对日常英语中“中国英语”的研究,面对大量学生的“哑巴英语”,可以提高二语学习者对于中国英语变体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对“中国英语”的正确使用能力;其次,可以让英语教学者在教学中利用中国特色安排教学策略;再次,使英语学习者对“中国英语”走向世界有更多的认同感,真正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同时,本文以语用顺应论作为理论基础,从该角度分析中国英语变体的语用功能,对于从该角度进行的中国英语变体的个案研究提供了有力补充。最后,本文对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