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金融可获得性问题,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核心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解决了农户金融可获得性问题,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将迎刃而解。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很多学者从“制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是“制度供给不足”。也有不少学者意识到农村产权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制约作用,但是,农村产权制度如何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特别是农户金融可获得性的微观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则是该领域的空白。本文对此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重点分析了产权对农户金融可获得性作用途径及影响机理。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有效的产权制度能够通过产权要素的资本化,通过收入增长渠道、抵押品增值渠道及金融文化积累渠道,产生“跨门槛效应”,最终促进金融获得性的提高。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产权制度存在众多缺陷,特别是农村产权权能的缺失、产权交易不畅、产权资本化途径受阻,从而导致农村产权收入功能持续弱化、产权抵押功能受到严重削弱、金融文化积累受阻,最终造成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规模上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且需要付出较高成本。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目前部分地区进行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对农户金融可获得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即便是调研的样本地区所进行的浅层次的农村产权创新活动,也能够通过增加农户收入、盘活农户资产、培育农户的金融意识,从而促进农户金融可获得性的提升。解决农户金融可获得性问题,既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途径,也是其最终目标。由此可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是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