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盐池县“改革支付制度,提高卫生效益”医改项目(门诊住院都报销,报销比例阶梯状差异)实施前后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情况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的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作出评价,最后得出提升农村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具体方面。方法:于2009年在宁夏海原、盐池两县采用二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以此作为基线调查。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2012年、2015年进行追踪调查,要求追踪调查到基线调查时的样本户,做到人对人的随访。结果:(1)与基线调查相比,海原县追踪调查两周患病率由17.1%降至10.38%,集中指数的绝对值在逐渐减小,说明两周患病情况在不同收入组之间的差异在减小。盐池县四次调查的两周患病集中指数均小于0.2,说明两周患病情况在不同收入组之间的差异很小。(2)不同收入组居民两周就诊机构在2011年、2012年追踪调查由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向村卫生室转变,两周患病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比例明显上升,2015年追踪随访后发现,到村卫生室看病的比例有所下降。(3)海原、盐池两县四年标准利用/需要比比较,总体呈上升趋势;以Ⅰ组作为参照计算定基比,四年经济收入较高组的利用/需要比均高于经济收入最低组。(4)海原、盐池两县四次调查就医距离不足1公里的农户比例2015年普遍降低,也就是说地理可及性在变差。(5)2009年基线调查时海原县和盐池县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的可及性的综合得分分别为-1.16002997、0.1457831;2011年分别为-0.43296448、0.78770064;2012年分别为0.0519362、0.53681698;盐池县实现的可及性一直高于海原县,2015年分别为0.05197284、0.01878623,海原县实现的可及性大幅提高。(6)海原县的医疗卫生服务平等可及性在2011年下降后开始缓慢提升,盐池县四年平等可及性的综合得分在2011年的追踪调查中有大幅度下降,但是到了2015年又大幅提升。结论:1、新农合方案的调整提升了居民的经济可及性;2、方案的调整促进了居民的卫生服务均等化;3、新农合方案调整后,农民明显提高了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但是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对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偏低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4、2015年海原、盐池两县农村居民的地理可及性普遍有所下降。5、住院服务利用因子对医疗卫生服务实现的可及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门诊服务利用,新农合方案的调整吸引医疗卫生服务下沉基层在整体上是促进了两县实现的可及性的提升的。6、居民就医流向以及经济可及性这两个公因子对平等可及性影响极其显著。基层有限的医疗服务能力使海原县农民就医流向较高级别的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费用的上涨阻碍平等可及性的提升,经济水平的发展提升了盐池县的平等可及性。